top of page
柏森 frame.png
柏森

一九九九年,修讀哲學。喜愛馬勒。詩作各散。出版詩集《灰矮星》(逗點),習作詩集《原光》入圍周夢蝶詩獎。

大評論家 | 台灣 |【2023 TSO名家系列】斯卡尼、陳毓襄與TSO 臺北市立交響樂

2023年9月28日

台灣台北市國家音樂廳

幽魅、獻祭,許久許久以前──普羅高菲夫與史特拉汶斯基

九月二十八日晚間的TSO(臺北市立交響樂)名家系列,指揮斯卡尼(Rico Saccani)、鋼琴家陳毓襄和TSO演出了一連兩曲俄羅斯作曲家的作品,分別為普羅高菲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


 

變化多端的第二樂章

 

普羅高菲夫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有著華麗多變且難以預測的繚繞感,當單簧管拉開序幕,管樂漸進地加入,弦樂以飛快速度將故事的開始推至高點,此時鋼琴清晰切入,讓敘事迅速發展。第一段的鋼琴明顯與樂團的抒情有所相抵,兩者間的矛盾卻也產生了曲風的詭譎。

 

進入具有五段變奏的第二樂章,是整曲最為變幻的部分,如同銳利而又鬼魅的童話裡,主人公遇見一連串神秘事件的發生。已分別在多場音樂會中演出過此曲的鋼琴家陳毓襄,為一貫鬼靈精氛圍的樂曲詮釋出新的面貌。第一段變奏木管先是營造出輕鬆步調,時不時地又有種濃霧逐漸瀰漫的效果,鋼琴柔美的滑音一進入,主要的敘事語調轉而變得輕盈,像是有人正竊竊私語,鋼琴顫音地躲入管樂的背景中,突然一擊清脆,開啟第二段變奏的到來。第二段變奏鋼琴搖身一變犀利形象,可以明顯感受到樂團與鋼琴需要一同馳聘,使得此段變奏獲得到最大張力。但在現場演出時依舊能夠聽出樂團稍有吃力地想跟上鋼琴家的速度,為此,指揮斯卡尼似乎給出較大幅度的指揮手勢,試圖將樂團速度和鋼琴部分有較好的協調,第二段變奏以快板演奏,樂團呈現有種無力感,實屬可惜。

 

儘管如此,鋼琴仍於後半部分獨挑大梁,在第三段、第四段變奏兩者間從急速中轉瞬為纖弱的秘密感,鋼琴化身為一位沉思者,管樂的弱音呈現拋出了遙遠感,鋼琴在眾多絮語底從連音慢慢褪去,單音地走入低音部,而第五段變奏突如其來發生,一切彷彿又開始鮮活。鋼琴和樂團以越加華麗的方式發生,管樂部分窮起直追著鋼琴的急速,這時故事來到了結尾,弦樂拉起了第一段的主題,反覆著起初看似沉穩的狀態,鋼琴斷斷續續發展出自己的支線語言,第二樂章至此結束。

 

第三樂章,鋼琴和弦樂如跳著舞般舞出龐大的華麗,同時弦樂演奏出諧謔的樂句,兩兩反覆帶有諷刺的情緒。普羅高菲夫的音樂中不時神秘也有黑色風格在其中,鋼琴不協調音一連串出沒,與樂團演奏出浪漫的抒情感帶出鮮明的畫面感,彼此對立卻又恰當地相互裝飾著,曲子便在詭譎氣氛內邁向華美的高潮,結束了上半場的演出。

 

下半場則為另位俄國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基調建立在迪基列夫的同名芭蕾舞劇,以具濃烈野性、遠古的異教感為重要的風格。節奏、旋律皆使人感到無目的性,漫遊氛圍極強,且重音與管樂使用的不和諧音發展都是值得細聽的部分。《春之祭》彷彿怪誕與夢境的交錯,一是對大地的崇拜、二是獻祭,音樂將戲劇的輪廓表達淋漓。

 

巴松管最初的獨奏將眾人引入遠古傳說的呢喃裡,木管樂器紛紛加入,肅穆裡一席大提琴撥起單音節奏,暗示一場祭典即將展開,銅管們快速出現而又消逝。指揮斯卡尼在這低音部分特別地讓樂團將小聲的部分又更加小聲,由於此節音樂所描述是關於大地的「崇拜」,除了管樂表現出土地情懷、生氣蓬勃,驟然只剩巴松管的演奏。這樣的反差形成一種舒眠效果,如同多變的春日有時也讓人昏昏欲睡,現場觀眾睜大眼專注聆聽,也有的閉眼愜意享受著。正當趨於平靜時,弦樂加重奏出如怔怔中崩裂出的狂野,一時間驚擾夢中之人;大量管樂再次進入旋律,樂音流離、混亂如荒煙景象。木管不斷飛躍,靜默片刻,怕單簧管獨自發聲,對於大地,所有樂器開始漫舞起,音樂變得難以捉摸,定音鼓漸強敲打著,祭典此刻已熱烈登場。

 

來到第二部分音樂轉成飄渺,從激昂的情緒褪變為不安,神秘的氛圍擴散,一把小提琴與管樂和鳴著,彷彿人即將成為祭品,悲傷又無所抵抗。這裡樂音將扭曲感具象呈現,此時打擊樂和管樂同步演奏像是數拍子,而獻祭正順時慢慢地朝向完成。指揮斯卡尼在這段不規則的旋律裡讓聽眾可以湊近觀察儀式的細節,儘管有些地方聽起來稍微亂了,仍如上段提到,細緻的聲音非常細緻,以至在代表粗糙、野蠻的銅管樂器現聲時,反將張力拉到極致。最後,屬於獻祭尾奏的木管輕輕一縷便屏息一氣,指揮斯卡尼情不自禁地「呀」了一聲,音樂譁然落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