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今天不吃牛肉麵

長尾浩二Koji Nagao@台式熱炒店


「藝術家」跟「熱炒」,這兩個詞乍聽之下好像有點不搭,但看到來自日本大阪的藝術家長尾浩二(Koji Nagao,以下簡稱Koji)坐在店內生猛海鮮區旁的矮桌子,倒著啤酒的畫面,卻驚訝地發現一點都沒有違和感!而就在這台味十足、瀰漫熱鬧人聲與酒氣的地方,聊著他之前從事法式料理的工作內容,還有在台灣的「牛肉麵外帶」計畫,瞬間發現他慢條斯理、輕聲冷靜的說話方式,完全突顯「吃滿100碗牛肉麵才可以離開台灣」的想法有多瘋狂!


料理才不是藝術品

擁有20年以上專業廚師背景的Koji,曾在歐洲習藝3年,返回日本經營餐廳沒多長時間,又因無法放棄藝術創作,而在35歲那年轉往美國舊金山生活。回憶起轉變的契機,他說當時一位日本美食家寫了一篇關於自己料理的評論,正面的讚揚雖讓店裡的客人絡繹不絕,但卻也讓他愈來愈沒有時間面對自己的想法,更別說梳理什麼創作理念了,他說:「雖然廚師這個職業,可以欣賞到客人吃到我的料理後,那種幸福滿足的表情,但過於忙碌的生活讓我煩惱是否已經偏離了創作的軌跡。」於是Koji開始思考人生的步伐,尋找生命的重心與品質,接著毅然決然地帶著老婆搭上前往舊金山的飛機。


創作為他開啟另一扇門,自此進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我在那個時候,看到一個更好的自己。」也是在當時,Koji再度審視創作脈絡,從料理為主、藝術為輔,進而演變成藝術為主、料理為輔的生活,體驗到生活的現實,同時更加確信自己那個不能不完成的藝術夢想。在舊金山的生活無疑是辛苦的,在沒有太多資源的情況下,與當地3萬多位創作者搶攻藝術版圖,很常發生的情況是,帶了很多畫作或雕塑作品去市集擺攤販售之後,再全數帶回自己的工作室。


然而,也是這樣的機緣,讓他看到了台灣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徵募駐村藝術家的計畫,2013年的4月,42歲的Koji首次踏上台灣這片土地,幸運地專注於自己的藝術創作。食材和香料,仍扮演藝術家創作中的主角,但當很多人提出「一道好的料理就像一件動人的藝術品」理論時,他往往是非常反感的。他會質疑的是,說這句話的人真的懂什麼是藝術嗎?又真的從事過藝術創作嗎?如果沒有那這樣的理論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呢?對Koji而言,料理就是食物,是經由耕作、栽種、養殖、加工、烹飪等過程而呈現在每位食客面前,真正值得被放大討論的,或許是參與這一系列過程中的人們與其背後的深厚意涵,而不是看著一道擺盤精緻的佳餚就以「那真是件藝術品」來描繪,這樣的行為太莽撞,也太過暴力。


有趣的是,就像是橡皮兩端不變的拉扯與矛盾,在Koji的作品裡,無論是雕塑、繪畫或動畫的創作,人物、文化和美食之間的關係依舊是不變的主調,如利用人偶、雕塑作品和動畫短片方式加以呈現的《The Monkey’s Cooking Theory》和《A familiar restaurant》,都可以藝術家對此類議題獨到的見解與詮釋。



老闆,來碗牛肉麵!

台北,在這個已經生活了兩個多月的城市裡,Koji發現在其繁華、熱鬧、進步的表象之下,尚保有許多傳統的力量,從舊式建築到濃郁的人情味,都是他在造訪和駐村之前不曾有過的想像;而讓他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那些傳統市場和新鮮食材,「寶藏巖藝術村附近的市集也是我三不五時會去採買的地方,連同現在駐村的環境,給人一種簡單樸質的迷人風味。」他說。



不過令人好奇的是,台灣物產豐饒,美食之多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為什偏偏選擇「牛肉麵」來完成這次駐村計畫的主題?還得在3個多月的時間之內吃完100碗呢(平均一天一碗)?Koji說剛到台灣的時候,在街道上看到許多店家和攤販的招牌,能夠認識基本漢字的他常見到魯肉飯、擔仔麵、水煎包這類小吃的字樣,然而最常看到的,就是「牛肉麵」3個大字,基於方便性與普遍性,這道可謂台灣獨有的料理便成為他的首選。



採訪之時(6月中旬),Koji已經吃了67碗牛肉麵,原則上他每天出動,先鎖定特定區域,或是以網路上鄉民們推薦分享的店家為主,再擴散至周邊的鄰近地域。Koji以一種「吃」的方式來探索台北,只是這些麵店通常都比較早打烊,他笑稱:「我都要提早出動,不然一天就不只要吃一碗了!」而那種由老伯或阿婆掌廚的麵店特別容易引起藝術家的興趣,不僅是味道,與他們的直接互動也同樣令Koji著迷,那極度本土化的感覺,為食物,也為藝術創作,灌注強大的生命力。



然而,吃滿100碗牛肉麵的重點到底是什麼?Koji說他想傳達的是一種自身真實的經驗,初來乍到、語言不通的他起先成天把自己關在家裡(在寶藏巖駐村時的住所),就像是一個自我隔離的宅男,處在零交流的封閉世界。於是,他開始思考如何藉由藝術計畫創造持續性的互動與對話,透過「吃飯」這個每天重複性的動作,主動締結人與人之間的關聯性。他進店裡點餐、享用、與人交談,同時也拍攝他人點餐、享用與對話的畫面,記錄每間店裡的對話和肢體語言,捕捉人際關係中有聲無聲、有形無形的對應位置,再逐步推敲他所謂的「關係感」。


除此之外,Koji也把當下的觀者拉進「牛肉麵外帶」計畫,只要在現場,人人都有參與計畫的可能性,也就是說,藝術家主體可能因為A的推薦而去了哪間原本不在名單上麵店,因為B的指示而加了另一種調味料,或是因為C的反應而多點了沒吃過的小菜等等,進而改變主體的行為模式。Koji說:「這個計畫除了打破原本自我隔離的模式之外,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可以在毫無自覺的情況下,影響我的計畫,甚至是改變最後的結果。」


在吃牛肉麵的時候,他是藝術家也是美食家,但弔詭的是,他兩者都不是:「你可以說我只是那間店裡其中一位客人,從我的角度去看,或是從觀者的視角出發,主客體的位置會影響所有成果。」就像現在做在熱炒裡聊著創作理念時,他是一位嘗鮮的藝術家。



台灣印象的延續與轉化

那些沒有實體、看不見也摸不著的人際關係,似乎在他的邊吃熱炒,邊講述的過程中逐漸實體化,Koji認為,身為一個視覺藝術家,就是要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可辨識的視覺語彙,如同音樂家透過音符傳達自己的複雜情緒一樣,透過100碗牛肉麵,他將展現一種我們看不見,或是看見之後卻直接忽視的互動,讓大家重新觀察台灣本土美食和藝術的結合。



而這樣的發想並不是突然,也不是因為在台灣看到麵店招牌就決定要進行這個看似聳動的計畫,對此他說:「我不聰明,旁人或許會以為我很笨,但是我會花很多時間觀察。科技與新媒體對我來說是陌生的,但秉持一貫的創作脈絡,專注於作品與觀者之間的交流,包括互動的建立、關係的延續、主客觀之間的轉化等,希望能夠引發台灣觀眾的共鳴。」他的觀察力也在共享晚餐時顯現,他會看隔壁幾桌的客人在熱炒裡都點些什麼,甚至面對看不懂的菜單也善用邏輯加以分類,喜愛喝酒的他看到「紹興雞」二話不說直接勾選,笑著說:「最後一個字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是我愛紹興酒!」



「牛肉麵外帶」即將於7月展出,內容包括攝影、錄像、裝置和物件等多元媒材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他突發奇想地使用台灣小吃攤販常見的紅色束帶,使之成為展出作品中的一部分,這樣深具台灣土本元素的物件,將會如何呈現令人好奇,他卻說要賣個關子,如同我問他哪幾間牛肉麵最好吃,他一樣笑著說:「來看展覽你就知道了!」而我想的是,未來仍會以食材和料理為創作主題的他,不知道會不會想發展以台灣熱炒為概念的系列作品。



長尾浩二Koji Nagao

1971年生於日本大阪,2007年搬至美國舊金山,於2011年畢業於舊金山藝術大學動畫視覺效果系(Animation Visual Effect)。創作結合人偶雕塑以及動畫短片,並擅長以2D空間呈現3D空間的視覺效果。影片中假裝不動的人偶雕塑,讓觀者進一步思考在這影像中靜止不動的人偶雕塑,會出現甚麼樣的動作。藉由人偶雕塑以及影片的結合,觀察在某一空間中兩者的運作模式,同時藝術家運用類似想法傳達一些自然現象、人類以及美食文化之間的關係。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