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浩斯的女性藝術家:45位被遺忘的女性紀錄(Bauhaus Women: a Global Perspective)
作者: 伊莉莎白‧奧托、派翠克‧洛斯勒 ( Elizabeth Otto, Patrick Rössler)
譯者: 蘇靖雯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期:2020/02
包浩斯(Bauhaus)是現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學校,它改變了藝術教育的方式,重新思考藝術和設計在社會中的定位。一般人多留意包浩斯的男性藝術家們,而具有重大地位的女性則受到忽略,無論她們的身份是藝術家還是設計師。本書因而慎重介紹包浩斯的四十五位女性藝術家,說明包浩斯如何吸引全世界各地的女性前往,另一方面卻存在著性別的不對等策略,例如成立特殊的「女性班級」,與編織工作坊合併,使女性遠離傳統男性眼中的「剛性」工作。。1919年至1933年間,包浩斯招收的女學生人數約佔三分之一,其校內的文化與格局,可說是德國威瑪共和特殊的性別、民族與階級政策融合的縮影。雖然就包浩斯的影響力而言,我們可以將之視為一場全球運動,但如果透過諸如本書女性的角度加以重述,將能建立更寬廣的性別平等藝術史視野。
愛神之淚:(Les larmes d’Eros)
作者: 喬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
譯者: 吳懷晨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20/02
這是出版《情色論》而知名的法國思想家巴塔耶生平最後之作,《愛神之淚》初版於一九六一年,隔年巴塔耶病逝,本書立即在法國以妨礙風化名義查禁。書中從洞穴壁畫、宗教場面到凌遲酷刑等歷史場景出發,分析極限及踰越的形象。「我想要描繪神聖狂喜與極度恐怖之根本同一,唯有情色才能照亮的戰慄之淚。」全書呈現了原始愛欲與情色影像的歷史,回顧史前時代至二十世紀的情色與極限圖像史,也分析中國的凌遲酷刑內含的苦痛與狂喜。宗教儀式的犧牲形象及其恐怖,更成為牽繫欲望的淵池。關於愛神(Eros)的眼淚與做愛的禁忌,巴塔耶認為愛神仍是悲劇性的。性行為是情欲的基礎,然而如今此行為遭到禁止。做愛是一種禁忌,只能暗地裡進行。而偷偷進行的性事也使得此一禁忌造成形變,其閃爍的光芒既淫蕩又神聖,照亮禁忌本身:禁忌其實是以一種宗教的光輝照亮了性愛。
藝術很重要:因為想像力可以改變世界 (Art Matters: Because Your Imagination Can Change the World)
作者: 尼爾.蓋曼 (Neil Gaiman)
譯者: 沈曉鈺、林琳
繪者: 克里斯.瑞斗(Chris Riddell)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0/02
當代奇幻大師尼爾‧蓋曼的最新中譯作品《藝術很重要》,收錄其三篇經典的演講稿,以及一篇最新作品。尼爾‧蓋曼也是斜桿創作者,跨足漫畫、小說、散文、歌詞創作、電影劇本,還有兒童故事。繪圖者克里斯.瑞斗為著名的國際插畫獎項常勝軍,同時是享譽盛名的政治漫畫家。〈信念〉為2015年法國《查理週刊》槍擊案發生後,蓋曼對言論自由的信念與省思; 〈我們的未來為什麼仰賴圖書館、閱讀和白日夢〉是2013年英國閱讀協會舉辦的講座,作者論閱讀、圖書館的存在意義,以及能夠改變世界的想像力; 〈我做了一張椅子〉為嶄新創作,是一首幽默的詼諧小詩,揭櫫原來寫一本書和做一張椅子是同一回事; 〈做好藝術〉是蓋曼2012年於費城藝術大學畢業典禮所做的演講,獲譽「最佳畢業致詞」之一。
假如我是一隻海燕:從日治到解嚴,臺灣現代舞的故事
作者: 林巧棠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20/01
書名「假如我是一隻海燕」,出自臺灣舞蹈前輩蔡瑞月的夫君雷石榆的同名詩作,這是他寫給妻子的詩,也曾被改編成現代舞作品。本書清晰記載臺灣現代舞的歷史,從日本現代舞的啟發、戰後政治高壓下現代舞的發展與沉潛,到六○年代的現代舞第二波西方舞蹈、八○年代留學潮,直到解嚴之後。作者自身學習現代舞,同時是文學背景出身的作家,曾獲時報文學獎首獎、林榮三文學獎等重要獎項,因此不僅瞭解舞蹈藝術的重點、深刻關懷臺灣舞蹈的發展,更能以流暢優美的文筆,描繪出獨特而翔實的臺灣現代舞歷史。書寫觀點融入藝術領域以外的觀察,例如舞蹈家在性別、政治上的奮鬥,不但能將舞蹈至於社會與文化脈絡當中察看,也善用舞蹈家的生命剪影,生動鋪陳臺灣現代舞的發展脈動。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