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袁智聰
常言道,香港是大型戶外音樂藝術節文化生態較遲起步的大城市。但早前,卻從未如此的富有「節日」氣氛,我說是從2013年11月底到12月中一連三個週末,在西九文化區海濱長廊都有大型戶外音樂及藝術節舉行——《Clockenflap 2013》、《BLOHK Party》、《自由野2013》,我也去足了這三場不同性質的Festival活動。
而規模與空間比去年更盛大的《自由野2013》,今年對我來說的重大意思,是我能夠以策劃人的身分參與這個多元文化表演藝術節,與張鐵志一起共同策劃音樂舞台的演出陣容。
可是,好天氣的配額大抵給之前《Clockenflap》和《BLOHK Party》用盡了,結果到了《自由野》舉行的兩日,都幾乎是在雨天下進行,天公不做美,興致大打折扣也是在所難免。
去年我是以觀眾/媒體的角色觀看《自由野》,可以四處溜溜,看得全面。而今年自己作為策劃人,這兩天都要監察著整個音樂舞台的演出流程,時間性不容有失,所以也只能全程留守在音樂舞台一帶,無暇走到其他表演區看看——最遠是只看了不夠10分鐘的《Decades》而已。因此我只能站在大台上的角度,來看今年的雨中《自由野》的一角。
多元自由音樂舞台
去年我看《自由野》由龔志成策劃兩面梅花間竹地交替舉行表演的音樂舞台,兩個舞台的音樂演出之間所形式的反差,毋庸置疑是影響著我今年的音樂選擇取向。
今年《自由野》只有一個音樂大舞台,起初我與張鐵志草議演出名單時,誠然我們都是直截了當地各自揀選心頭好,然後拼合在一起,再作篩選,談不上有何特定的主題。但在彼此的音樂選擇當中,我看到了鐵志所挑選的表演單位都是傾向與土地或民謠的東西,帶著濃濃的文藝素質;而我則較傾向音樂舞台的現場共興氣氛,選擇較「貪心」。於是我們兩位策劃人就是這樣衍生出大家的音樂反差,締造了這個猶如多元音樂大熔爐的音樂舞台。甚至在鋪排上希望能夠做到每個演出樂團的風格都能來得迥然不同,目的就是要展現出令群眾體驗到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的音樂文化包容性。
況且《自由野》裡的音樂演出並不獨只有音樂舞台,草原地圖的「草民音樂節」、文學項目中配以音樂的詩歌朗讀表演、Electric Company的Laptop Orchestra、電影《Decades》的現場配樂,樂韻處處,大家可以悉聽尊便。
今年我們的音樂舞台,我不敢說是全然包羅萬有,但我們帶來的中、港、台、澳演出陣容當中,我想這是香港在同一舞台上所發生最多元性的戶外音樂表演活動——雖然這都只是我們(抑或我自己)所一廂情願的想法,一切還是要在現場才能觀察得到,畢竟大多數參與《自由野》的群眾,都不是平日在各大小音樂會上碰到的樂迷們。
就在這兩天的《自由野》上,我終於看見了群眾對音樂舞台演出的包容與互動。從獨立搖滾到爵士再到流行、從民謠到Post-Rock再到Hardcore、從實驗搖滾到電音舞曲再到民謠、從古典到Hip Hop再到Electro-Punk,迥異的樂風此起彼落地交織出我們音樂馬拉松演出。而樂迷也得以抱著自由與開放的欣賞態度,他們未必很熟悉台上的每個表演單位、樂隊所奏出的每首歌曲,但懂得去投入與感受不同的聲音,甚至對所演出的樂曲報以熱烈的喝采和應,讓表演者感受到台下觀眾的氣氛之推波助瀾,這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情景。
風雨中抱緊自由野
今年《自由野》沒有預期中的晴朗藍天——在舉行前夕,已知道這兩天要有陽光普照的畫面絕對是奢望,但求演出期間沒有下雨便已心滿意足——當然,大家也預了會下雨,像2012年在陰天下舉行的《Clockenflap》也下了幾場驟雨,影響卻不大。但想不到,我們所遇上,是雨勢相當頻密的天氣。
星期六第一天舉行之初時,雨還未來臨,抑或只見毛毛細雨,群眾都如期來到參與《自由野》的活動,如岑寧兒在下午到臨近黃昏演出時,我在台上看到西九文化區確是那麼的人頭湧湧。然後毛毛細雨變作細雨綿綿,入夜後雨勢開始頻密,我記得從King Ly Chee到恭碩良演出時,雨下得頗大,但台下群眾的人數與熱情卻並沒有減退,反正大家都來了《自由野》,固此也實行玩到盡,別管已濕身如「落湯雞」。反而到了壓軸的萬能青年旅店演出時,也開始停雨了。
星期日第二天,中午前的連場大雨,已打消了不少已登記的群眾到《自由野》的念頭,入場人數從而大打折扣,到了壓軸的林二汶and The HUSband演出時,台下並不夠1000人。這是免費活動與售票形式的戶外音樂節的分別——樂迷購了票,無論怎樣風大雨大,都會照樣前來參與,如不少在夏天舉行的外國音樂節,皆必然曾遇上下雨的情況,並不會因為那年因雨天之關係而顯得冷清起來,畢竟他們對於在雨天舉行戶外音樂節,那已經有豐富經驗的應變方針。
誠然,大會是低估了雨勢的影響,比如可以先準備免費雨衣派發給入場觀眾——終究撐著雨傘看表演,是會阻擋了後面觀眾們的視線,而穿雨衣便可以方便了大家。
因為我們的音樂舞台是一個有帳篷的高高大舞台,僥倖是《自由野》裡受雨天影響最少的一個表演空間,一切可以如期進行、順利完成。但看到好幾個項目在星期日因為大雨而取消或暫停,都叫我大感惋惜,到底《自由野》就是要有一片百花齊放的文化景象,而非唯我獨尊。
感激音樂舞台的每個表演單位,即使眼前因為雨天的關係而未能有預期中的Festival觀眾人數,但仍無損樂團的表演心情、繼續帶來落力的演出;也感激每位參與的樂迷,無論是穿上雨衣、撐著雨傘抑或任由風吹雨打,都令到台上的演出者感受到群眾的熱情。正如有樂迷在我的Facebook上留言:香港的戶外音樂演出已經好少,就是因為下雨,眾人有錯覺免費活動可以因此而不去,所以他們更覺得有使命感要到場支持;下雨天看戶外音樂演出,若裝備齊全的話其實是很棒的。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