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大評論家 | 香港 | 姜紫芽 | 香港的圖騰 | 譚盾WE音樂節_歌劇與舞劇



譚盾在演出前提到「香港有東方的,西方的,本土的,國際的,是個世界多元文化之都…此次節目正是東西方源頭與圖騰的碰撞。」每一種文化都可以在對原始的追溯中獲得新的啟示。那麼香港的圖騰又是什麼?香港信仰文化中,多是以人成神,無論是黃大仙車公,還是媽祖關公,都是通過個人修行而受到廣泛的愛戴。而故事「原始信仰」,是天與地的啟示,是茶神的饋贈,鹿神的善良。在強調個人拼搏的香港文化中,並未與自然有如此神秘的互動,但卻經由藝術家的演繹,穿越時空帶給觀衆極大震撼。那麼,香港的圖騰,又經由何種方式來演繹呢?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https://www.artmap.xyz/main-page-junior-art-reviewer

 

| 《WE-音樂節》帶來新的視角和思考

 

譚盾攜「WE-音樂節」來港,以西方的音樂形式在摩肩接踵的水泥森林裡注入了一股神秘而原始的東方力量。對於看慣粵劇大戲悲歡離合的香港觀衆來説,《歌劇與舞劇》四段故事在情節上似乎過於單薄,好似清粥小菜。但正是方寸見天地,配合原生態的演繹直指人心,引發觀衆在現代生活的紛繁中探尋原始本真。

 

開場,陰陽巫師羅鳳學身披短笛蓑衣跳鼓祈神,彝族歌者歐牧優諾以神歌召喚茶神,告誡人們敬畏自然珍惜生命;香港女高音鐘嘉欣分飾兩角,以粵語唱腔演繹正邪;韓妍反彈琵琶徐徐入場,蒙古樂僧和西域篥娜的知音絶唱在火焰山沙漠中久久回盪。《歌劇與舞劇》音樂元素豐富:茶馬古祭、粵劇神鹿、絲路上蒙語和藏語對唱,奚琴悠遠綿長,琵琶玉珠走盤… 短短兩小時,仿若一場盛大的儀式,原本出現於曠野山林、隔壁沙漠的呼麥奚琴神歌巫鼓短笛琵琶,如神祇降臨,衝破這劇場的鋼筋水泥盒子,與遠古東方共鳴。

 


《歌劇與舞劇》的下半場是由楊麗萍編舞的史達拉汶斯基《春之祭》片段,大朱金花兩位舞者通過獨特的肢體展示俄羅斯原始部族慶祝春天的祭禮場景,並加入藏傳佛教中的諸多意向。該劇曾在內地演出,被批尺度過大惹爭議。而此場演出則引發不少觀衆讚嘆,何時能看到全場完整版演出。


對於文化雜糅所帶來的衝突,作家 Pascal Zachary曾以「根與翼」作喻,根是指本地身份認同,翼是指去看世界和吸收外來文化。因而它不再是一種純粹自閉傳統與無根世界的對立,而是將根保存、繼承、攜帶,同時擁抱世界,做出混合並超越自己原來想像的自己。或許《WE-音樂節》的成功出演就是香港圖騰的註腳。

 

香港是一個世界文化融合的多元之都,各種語言、各種信仰、各種藝術嘈雜有序猶如弘大交響,如果有一天,大家都發出一樣的聲音,那麼香港的「原始」與「本性」也不復存在了。

 

文 | 姜紫芽(大齡求學青年,應用語言學博士在讀)

圖 | 網上圖片

 

「譚盾WE - 音樂節」: 歌劇與舞劇 | 觀賞日期 

🕜 | 2023年12月6日 19:30

🚩 |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