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耿一偉
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客座助理教授。
建築對我們影響至大,它是一個家的物質體現。淺顯的說法,是建築是幸福家庭的必要條件。這也難怪,街上那麼多房地產廣告,總是將建築與各種修辭結合在一起。好像買了這棟房子,或是蓋了這批住宅,社會就要改變,人生就會過得更好。美國建築大師萊特說:「建築師就好比傳達思想的廣告人」(本書頁80)。
我並不是用嘲諷的角度在談建築。建築有很多面,有些可能很骯髒,因為牽涉太多利益,甚至為了拔一根釘子而剝奪別人的生存權利。但在另一方面,許多偉大建築師在蓋房子,在思考建築時,他們的確不只是在想這是一個家,或是一棟可以賣得房子而已。這些偉大的建築師將自己視為改造社會空間的實踐者。他們不是只有空談理論或是用嘴巴批判而已,他們蓋了一棟房子,而且這棟房子矗立在那裡,不言而喻。
有北歐現代設計之父的芬蘭建築師阿瓦圖奧,他甚至認為建築師比指揮還高明:「打造建築是一項非常繁瑣而複雜的行為…但建築師與交響樂團指揮家的不同之處,在於指揮家藉由指揮棒來指導演奏,而我們建築師是一個人演奏所有的樂器。」(頁70)
我認為建築師覺得自己如此與眾不同,是有他的道理。你想想看,如果你日常在處理的,都是用幾億或百億的案子(現在台北一間公寓就至少兩三千萬了),很自然地,你會覺得自己是不是凡人。再加上整個過程,不問是跟地主或開發商討論時,你碰到的人,還有你必須溝通與協調對象的複雜多樣,都會讓一位建築師覺得自己像個大統帥般,覺得這真的不是一般人做得到。連交響樂團指揮也沒建築師厲害。
日本人擅長分析與收集,這樣一本《建築大師胸中的丘壑:那些高高低低影響我們的生活智慧》,將二十世紀至今,來自世界各地的建築大師與學者們,以「何謂建築」、「何謂建築師」、「何謂名作」、「何謂住宅」、「何謂藝術」、「何謂都市」、「何謂人類」、「何謂教育」與「何謂日本」等,摘錄他們的名言。從以上這九個分類,也可以感受得到,建築師真的是非常廣大博愛,從一個小小的家到都市、從文化傳承到國族特色,都是他們在關切的事物。
當然,這本書可以用很多不同的角度來閱讀,你可以當建築導論來讀,也可以當當代建築名人錄來研究(每則摘錄下面,都有該建築師的簡單介紹),甚至是當日本建築概論來讀,因為這些名言佳句的挑選背後,就已經顯示了編輯團隊的偏好,更不用說書中也引用了大量日本建築師與學者的觀點。但這有甚麼問題呢?這本書原本就是日文書,相信編輯群也是以日本讀者做為預設讀者對象。試著去編一本普世觀點的建築讀物,根本是個虛幻,因為沒有普世的讀者,也沒有普世的語言。
與人類相關最重要的建築典故,就是舊約聖經裡的巴別塔的故事,人類想要建一座可以通往天堂的高塔,卻被上帝亂了語言而無法溝通,導致整個計劃失敗。建築本身跟普世溝通的不可能,有內在的密切關係。我想《建築大師胸中的丘壑》最重要的特色,也是讓我們看到,關於建築,關於住宅,可以有如此多樣甚至是對立的看法,這些看法的落實,則是我們身邊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建築。這也是進入二十世紀的現代社會之後,最重要的一個特色──建築成了一種個人表達,而不是只著重在其實用性或權力表達。
我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最欣賞,並不斷反覆咀嚼再三的,是荷蘭建築師庫哈斯說的:「建築物的或高或低,其實是一件很含糊不清的事。九一一後,美國人變得不知道到底該不該繼續建造超高大樓,但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卻開始覺得這(超高大樓)才是最理想的建築形式,或許他們並不知道全世界已經到處都充斥著超高大樓吧。超高大樓正支配著停止思考的世界。」(頁195)
建築大師胸中的丘壑:那些高高低低影響我們的生活智慧
作者:X-Knowledge HOME/編
譯者:龔婉如
繪者:中山繁信
出版社:先覺
出版月份:2013年7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