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必看展覽 | 這半年最好的公營展覽之一 |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百年時尚法式潮流看生活流行變遷


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的「法國百年時尚——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服飾與珠寶珍藏,1770-1910年」(「法國百年時尚」展覽)直到10月14日便會結束,這是編輯部近半年來最推薦的公營展覽之一。趕快編排你的周末行程。

 

展覽特地由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 (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 及私人藏家借來法國近200年以來的時裝和飾物等藝術收藏共近400件。展覽不單展示了當時衣服的演變,亦可以豐富地比由束腰的馬甲和空衣、到高級訂做的長裙,甚至乎男士的服裝,大部份展品都首次在亞洲展出。展覽主題規劃清晰的時間線,簡要呈現1770年至1910年代法國服飾史,配合經典電影裡出現過的服裝,像是《艾瑪》(EMMA) 、《《追憶似水年華》(法語:Le Temps retrouvé)等,將你強行拉進法國文化的恆河,電影情節的牽引讓你如醉如痴地沉浸在永不褪色如百年文化圓舞曲裡。抽絲剝繭卻明瞭易讀的策展文字,服裝在不同場合、不同階層身分以及不同年代的穿載理念,巨細無遺地展現法式潮流的魅力。


| 策展盡題法式時尚的瑰麗

 

《法國百年時尚》展覽以18世紀華麗的宮廷禮服作為開場,展示法國皇室合貴族的成員的穿着,當中展示了權杖、配劍、禮服,盡顯當時宮庭貴族們的身份和地位,以及如何以衣服來強調自己的品味。時尚是風潮,每一件衣服都是當時衣服主人的一個生活剪影。透過觀看他們的衣服和飾物,如女仕衣物的絲綢、緊身胸衣、蕾絲、絲帶、腰束、長襪、裙襯,觀眾可以更感受到衣服不但漂亮,也是一絲不苟的工匠一雙巧手所造成的移動藝術裝置。配合《EMMA:上流貴族》、《時光倒流七十年》及《叛逆激情——她與戴安娜的命運》等電影節,從中可以明白到歐洲的貴族對於搖曳的裙影的熱衷和追捧,當中穿着的細節和情景,透過多媒體的技術展現觀眾眼前。不同時間的時尚愛好者似乎也為了追求美麗的倩影,為在各種宴會大放異彩而在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思去裝扮。


| 百年時尚體驗現了歷史的變遷

 

除了展示各種標榜女性纖腰和沙漏體型的18世紀衣服之外,《法國百年時尚》展覽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再現,處處見證了時代和時尚的更替和歷史背景息息相關。

 

富麗堂皇的宮廷服飾、簡約風格的低調衣物、浪漫主義帶來的誇張泡泡袖和具有表演力的長裙,都營造了當時時尚女性典型的身體輪廓。隨著現代工業發達早在19世紀中葉的被譽為「光之城」的巴黎已經有新的百貨公司和購物街連接,擴大中產階級接觸時尚服飾的機會。重要時尚人物和當時的歐仁妮皇后促進了法國消費品的製造和對外貿易,時尚和奢侈是法國的標記,亦帶領時代,為傳統帶來創新的風潮。

 

依照19世紀晚期的禮儀,上流社會女性每天需要數次更換衣物和配飾,配合不同的社交活動,裙襯這種塑造女性身形輪廓的必備內衣,在於腰間群組的後方盡,見女性對自己身形的嚴格要求。展覽最重要的一件長裙展品是由英國的「高級訂製之父」查爾斯.弗雷德里克.沃斯(1825–1895年)設計,歐洲皇室成員和歐美社會名流都是他忠實的客戶。這個長裙的設計,由絲綢和顴鯨骨所製,原本收藏於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橙色的絲綢經過設計師的精心安排,讓女性身形婀娜多姿的美態盡顯之餘,亦顯出雍容華貴。


| 法式穿搭的美好年代

 

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促進了鐵路網絡的不斷擴張,汽車和飛機的發明及無線電其他裝置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生活的節奏,從而產生了社會的變化。巴黎城市的美學,世界貿易的流通,新時代的女性不再是被裙撐支配身體,她們的服裝變得簡易,也對襯衫、西裝裙和夾克的出現更加方便了現代生活的方式,同時男士的禮服也擺脫了傳統規範的束縛。社會對時裝的巨大需求變得明顯,即使當時仍然侷限着身份階層的愚昧,但散步裝、上衣和半身裙,設計俐落感的衣物見證法國社會步入現代化的進程。


| 時裝屬於每一個人,亦是人類文化的重要部分

 

大量製造的平民時裝出現之前,奢侈衣服是用來表達貴族或者一個皇室的身份和地位,博物館收藏衣物經歷社會的興趣。法國時尚多年來的演變,多種文化交融帶出的文化價值是法國時尚活生生的故事。展覽本身亦誌慶中國和法國之間60年來的緊密交流和聯繫。

 

關於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於1864年成立,其設計和裝飾藝術藏品,在數量和重要性方面,位居世界前列。迄今館藏超過一百四十萬件,包括時裝和紡織品、全球規模最大的壁紙、裝飾藝術和新藝術風格珍品收藏,以及法國歷史最悠久的非西方藝術收藏,為藝術家和工匠提供靈感。

 

「法國百年時尚——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服飾與珠寶珍藏,1770-1910年」

日期 | 2024年6月26日至10月14日

地點 | 西九龍文化區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廳9


文 | 胡敏慧、樊婉貞

圖 | 藝術家提供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artmap_artplus

@artplus_plus

@ampost_artmap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