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奕華
林奕華 曾任電視台及電影編劇,九一年成立「非常林奕華」,至今創作及演出了逾三十齣舞台劇目。積極參與評論、主持節目、教學、出版等不同範疇的文化活動。著作包括最近出版的《等待香港》系列。
在教授劇本編寫課時,學生問:「什麼是愛情電影呀?真不懂。好多電影都有男女關係穿插,如何才知道它是哪一類?」我以譬喻回答:在吃西餐的時候,你也分不出哪一道才是主菜?以今屆奧斯卡大熱門《夢幻女郎》為例,它能算愛情電影嗎?如果像它那樣描述女性又愛又恨的片子也只是一部「女性奮鬥史」,便說明女人當主角的不一定就合格,必須是「愛情」掛帥才算數。依此類推,近期多部讓女性生命力在銀幕上發光發熱的片子,如《英女皇》、《波特小姐》等,還真不是女觀眾一定愛看的類型片,它們不像......《生日快樂》,甫上映我便聽到男男女女都在問:「妳看了沒?」,或「你陪女朋友看了沒?」
夢幻女郎 Dreamgirls
波特小姐 Miss Porter
英女皇 The Queen
《生日快樂》如假包換是「愛情電影」,是因為電影中的世界只有「愛情」。許是東方人或中國傳統關係,它所描述的愛情,是「總有一個人在某處默默愛着你」的精神寄託。光吃露水不會飽肚,所以「素食」之餘,我們也需要吃肉。市面上一有《緣份精華遊》之類的愛情電影推出,戲院裏還是坐無虛席的——即便不可能像《魔戒》賣座,但從數十年前在荷里活佔大比數的被生產,到如今近乎是「應節佳品」,它仍舊是我們心目中的五月糭、中秋月餅、聖誕火雞。
太多卡路里標示了對身體不好,但偶一為之應無大礙......吧?愛情電影的「壞處」在於不是太甜太膩,就是相反的太苦澀——都是太過人工化所做成的弊病。但正如零食的作用除了是滿足饞嘴——表面上是身體不需要的東西,然而心理補償也是生活不可缺乏的補給品呀。偶爾做做壞事的「好處」,是把堆積抑壓心裏的負面情緒宣洩出來——沒有談到想談的戀愛的人看了《生日快樂》可以幻想自己正在被愛只是還不知道;看完《緣份精華遊》則可以自我安慰,待把手邊工作清理淨盡,也要學金美倫戴雅絲和琪溫絲莉般跳上飛機,讓現實中的祖迪羅或積伯克找到自己。
說不懂得何謂「愛情電影」的當然是位男同學。不過,太懂得「愛情電影」的女性有時又會出奇地排斥「女性奮鬥史」。我就遇到有完全不明白為什麼要去看《英女皇》和《波特小姐》的女性。「雲妮絲維嘉(她卻沒介意《BJ單身日記》中的同一位女演員又胖又手腳遲鈍);海倫.米倫更糟,把自己扮成老太婆,型像比她本人老上許多,她不怕太進入角色而回不去嗎?(她也不願相信米倫本人今年已經六十。)」
上述心聲反映出「愛情電影」是女性想照見理想自己的鏡子。「女性奮鬥史」雖也滲雜愛情元素,卻因為有着跟現實擦出的火花而令某些(女)觀眾吃不消——例如,你會有心理準備接受「愛自己比被愛更重要」,或「我們這輩子也許不會被我們所愛的人愛上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