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楊偉傑評新加坡華樂團《原野》歌劇音樂會

文/楊偉傑(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



封建社會中人性的善惡,透過一套《原野》表露無遺。著名作曲家金湘殫精竭慮,積聚其數十年功力創作的歌劇《原野》自上世紀80年代面世,震撼太平洋彼岸,讓華文歌劇在國外得到極大迴響。這部由編劇萬方根據其父曹禺的經典話劇《原野》改編唱詞的歌劇,二十多年後首次以民族器樂歌劇音樂會的形式,由葉聰指揮新加坡華樂團於「華藝節」期間的2月28日晚上,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音樂廳進行首演。


時而成為住家房間,時而變成火車隧道。簡約而多功能的舞台佈置,既像困牢,又像棚架,象徵性極強,並為演唱者提供了不少的活動空間;居中的樂團就化身為舞臺的一部份,有效的融入其中。這就是這次《原野》跟一般歌劇音樂會(Opera in Concert)不同之處。新加坡劇場藝術家吳文德的導演與舞臺美術設計功力,使這場歌劇音樂會更為劇場化,更為接近歌劇的表演形式,卻又能有所變化,顯得更具生命力。


全劇的主要角色共有六人,女高音李晶晶飾演的女主角金子表現非常突出。她發出嗓音能量與體型成反比,音量宏大而極具穿透力;她演唱時情緒大起大落,狂野奔放與細膩精緻兼而有之。飾演男主角仇虎的男中音張峰,聲音雄渾而有彈性;在演唱全劇尾聲的詠嘆調時,他幾近情緒失控,進入了忘我的境界,仇虎那種精神崩潰的狀態被他全然演繹出來。新加坡男高音陳方賢把白傻子演活了,他的演出劇中的負面情緒帶來了一點歡樂;他的調侃跟仇虎的憤恨在視覺和聽覺上都有著很大的反差,顯出了劇情的內在張力。



由西樂版本移植到華樂,很多時候比重新創作更為困難,移植者需要對中西樂的樂器法非常瞭解,對中西樂團的樂器功能和音色具有深刻的認識,新加坡華樂團駐團作曲家潘耀田就做到了這一點。他早年接受過正規的中西樂訓練,有著多年的演奏、指揮與作曲經驗。由他移植的華樂版本色彩豐富,在當中一些具有戲曲、說唱、民歌特色的樂段,華樂的配器更能呈現金湘原作音樂的內涵;以華樂來處理不協和的和聲,與旋律性的樂段作出碰撞,營造了很到位的衝突效果。誠然,在一些需要有強大音效的段落裡,西方管弦樂團的銅管樂會有較好的效果。在終曲的部分,華樂隊會顯得力度不足,聽起來不夠震撼,但華樂的獨特音色更能把音樂裡的民族性挖掘出來。


2002年上任新加坡華樂團音樂總監的葉聰,十多年來把樂團打造得極有水準,其演奏實力在大中華地區的民族樂團內居於前列位置。葉聰更積極把華樂的局限打破,不斷拓展它的演奏領域。《馬可波羅與卜魯罕公主》、《千年一瞬──與陳瑞獻的音樂對話》、《大唐風華》、《雷雨》、《海上第一人──鄭和》、《陳潔儀──我的音樂之旅》、《賢文雅韻之三字經與弟子規》、《神女》等大型製作,讓華樂藝術步向一個又一個新的高峰。這部接近三小時的《原野》,對由八十多人的華樂團、六十人的合唱團、十二位演員組成的製作團隊來說雖然是一項極大挑戰,但他們在葉聰領導下,仍然能夠在非常有限的排練時間內,把整套重新配器的歌劇完整地演奏下來,反映出樂團平常訓練有素。在葉聰的指揮下,樂隊音樂平衡度尤佳,在跟演員之間的配合以及時間的掌控上恰到好處。金湘的原創音樂、潘耀田的配器、葉聰的指揮、吳文德的舞美,在濱海藝術中心的舞臺上起了強烈的化學作用,可以說是這套華文歌劇的再次創造。



評論場次_2015年2月28日/晚上7時30分/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音樂廳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