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智聰
在過去的一個月,香港獨立音樂圈談不上有何風起雲湧的現象發生,但卻有幾件令人為之鼓舞雀躍的事情。
比如獨立民歌搖滾樂隊Noughts and Exes通過Kickstarter向公眾籌集資金的第3張同名專輯《Noughts and Exes》終告面世,而在此之前他們發表了聯同超過50位獨立圈中好友樂手在銅鑼灣時代廣場前為其主打歌曲〈Heart〉拍攝的「快閃」現場演出影片,更成為一時佳話,執筆之際在YouTube上已有超過8萬個點擊率。與此同時,獨立廠牌Lona Records成立10週年,帶來以其Buddha Machine「唱佛機」享負盛名的北京Sound Art電音組合FM3的音樂會及致敬演出;而成立只有短短1年、仍帶著初生之犢的獨立廠牌Imagine Imagine Imagine Records,亦舉行了兩場他們的1週年音樂會。
同是過去一個月的事情,是有位音樂口味與時代極其脫節的專欄作家,以偏概全地直指香港歌壇謀生的人像文盲甚至狠批香港歌壇已死,從而引發激烈爭論。但所謂的香港樂壇,並不獨只有主流的一個。反觀香港獨立音樂圈生態,卻是多麼alive and kicking,而且愈來愈多姿多采。
從網絡籌集資金到快閃演出
如果我說Noughts and Exes是當今其中一隊最具代表性的香港獨立樂團,相信大家都沒有甚麼異意。而我更相信Noughts and Exes的成功不獨是他們能夠譜美好的Indie-Folk Rock歌曲,還有樂隊的靈魂人物Joshua Wong,是一位甚聰明的樂手——而獨立音樂精神的首要聰明之處,就是要以低成本/有限成本,來做出宏大的效應。
獨立樂團要製作與出版唱片,那離不開兩種形式:由唱片廠牌斥資,抑或自掏腰包自資出版。然而也可以有第3個可能性。比如Noughts and Exes作為繼讓他們取得高度評價的2010年專輯《The Start of Us》後,他們再下一城的第3張同名專輯《Noughts and Exes》,便是透過為創意專案募集資金的美國公司Kickstarter向公眾籌集資金所灌錄而成,而他們亦是首隊履行此舉的香港樂隊。
Noughts and Exes去年4月初透過Kickstarter展開募集活動,本以籌得10,000美元為目標,但在短短一個月內已籌集了12,278美元,即近10萬港元,樂隊也隨即在5月展開錄音。Kickstarter規定只能夠以實物獎勵或者獨一無二的經驗來回饋其資助者。而Noughts and Exes用作回贈資助者的,也並非送上他們灌錄而成的簽名CD專輯,而是一部簽名口風琴,甚至與他們共進晚餐。
獨立樂隊採取自資出版形式,每每是要面對資金成本之限制。而Noughts and Exes採取網上集資形式,正可解決這個問題。當然要履行此舉,樂隊本身亦要有一定的Fan-Based,以及過往有具質素的作品與履歷給人參考,方能吸引到樂迷慷慨資助。
到了要宣傳《Noughts and Exes》專輯及其專輯發佈音樂會時,他們也採用了低成本的宣傳方式——在城內作「快閃」(Flash Mob)演出,先後走遍文化中心、渡海小輪、中環街頭上表演。最大型的一次「快閃」,是聯同超過50位獨立圈中好友樂手在銅鑼灣時代廣場前舉行,現場演出了〈Heart〉此曲並以One take拍攝成影片——片中演出蕩氣迴腸得令人動容而熱血,一下子〈Heart〉也成為了樂隊的Anthem。
Noughts and Exes這個「快閃」演出的成功,是表現到一個大都會的街頭音樂表演之真實感動,而不是像政府宣傳片或主流歌星MV般以資本製作所打造出來。我把影片發到微博,都看到內地樂迷對Noughts and Exes為之讚不絕口,其中一則回應說:「不是城管的和諧,是一個城市應有的包容。」有些地方,要在城內作「快閃」表演,也是不能容許的事。
10週年與1週年的獨立唱片廠牌
香港獨立音樂圈中缺乏具規模的獨立唱片廠牌,這是不爭的事實;在香港要經營一所獨立廠牌,那比起組一隊獨立樂隊的生存空間更為狹窄。然而我們仍有在默默耕耘的本地獨立唱片廠牌。如由獨立音樂人Alok開設的Lona Records,便在不經不覺間已有10年歷史。
Lona Records的出品,只有小部分是獨立搖滾類別的東西,反之是以出版另類甚至實驗音樂作品為主,樹立起他們的偏鋒音樂形象,為人津津樂道的包容當年廠牌的3”CD系列出品。而Lona Records發表的唱片除了香港本地獨立音樂單位的作品外,還有搜羅來自五湖四海的名字,可謂是只此一家的香港獨立唱片廠牌。
Lona Records成立10週年,Alok在9月初帶來由Christiaan Virant (老趙)及張薦所組成的北京Sound Art電音組合FM3訪港,先在Hidden Agenda舉行了一場他們的自家音樂會《Buddha Boxing / Live Set of Ting Shuo (聽說) ,包括以其「唱佛機」作「打牌」的演出;然後則在CIA舉行他們的致敬演出《Tribute to FM3: Buddha Machine at》,由Sin:Ned、Timmy Lok、Heroses、Shelf-Index、e:ch等本地獨立音樂單位來重新演繹他們的「唱佛機」。
何以他們10週年要找來FM3演出呢?因為Lona Records歷來最暢銷的出品,是FM3與竇唯聯袂合作的2006年專輯《后觀音》。反而Alok自己的2003年專輯《31 Minutes To Midnight》,才是Lona的第3暢銷而已(第2暢銷則是美國樂手Jeffrey Bützer的《She Traded Her Leg》專輯) )。此外,Lona Records之10周年活動,還有舉行幾場《Take Back The Noise》系列的本地獨立搖滾樂隊演出。
本地獨立廠牌之生力軍,是由Yuman Ng所創辦的Imagine Imagine Imagine Records。旗下包括The Yours、Fantastic Day、Laura Palmer、Murmur等獨立搖滾/獨立流行樂路線的他們成立1週年,亦先後在已遷往新址的XXX舉行了兩場分別以Fantastic Day及The Yours作頭條演出的1週年音樂會。
而評價甚高的Fantastic Day,他們的首張專輯《Innocent》亦會在12月由Imagine Imagine Imagine Records出版。就像去年The Yours的《The Way We Were》般,這張Fantastic Day的專輯亦會以黑膠唱片發行。
然而在香港主流樂壇要出版黑膠唱片,就只是那些靚聲Hi-Fi歌手/資深歌手的專利,怎會輪到你們的樂壇生力軍新人呢?也是何解我說香港獨立音樂圈生態,比主流樂壇為活得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