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第86期:香港秋季拍賣前瞻

文 & 圖 | 伍常



01 |Phillips auction preview in HK


環球政經局勢不穩,連帶不少藝術界朋友也關心即將開展的香港秋季拍賣會否受到影響。


對於一般公眾而言,拍賣二手市場比畫廊一手市場「好」的地方是拍賣行無論是賣的東西是什麼,來源是什麼,過去成交價多少,現在估價多少等,全是公開透明的,故此當市場人士希望預測市場某範疇的拍品的未來行情,還是有足夠的數據可供收集和分析的。相反,畫廊無論是在市場好景還是衰退的時候,一是其在畫廊售賣作品的價錢並不是公開的;二是就算畫廊私下賣了作品,外界也不容易得知售價。因此,除非你是業內人士或有相關訊息來源,否則要瞭解市場最新動態,拍賣市場仍然是最accessible和可依靠的「風向標」。


九月,亞洲拍賣市場先迎來佳士得在亞洲區主席魏蔚宣佈即將離任後的首個上海秋季拍賣。拍賣一共呈獻三場「精心策劃」的拍賣,包括繼去年首拍後再度推出的「中國之醉—貴州茅臺酒」專拍,以及「開創│上海:隨藝而居」和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是次拍賣精選拍品包括亞洲及西方當代大師和新秀藝術家的作品,從趙無極、朱德群、安迪・沃荷(Andy Warhol)、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KAWS、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以至馬克・夏加爾(Marc Chagall)等作品均有涵蓋。當中以估價3800萬至6800萬人民幣的趙無極《銀河—09. 11. 1956》最為市場矚目。所謂「矚目」,並不只是估價之「高」(其實對於有留意近年趙無極拍賣市場狀況的朋友,都知道其極罕珍品動輒以一至兩億港元已是十分「等閒」的事情),而是指此作原來曾於2004年的香港佳士得拍賣(資深的藏家朋友可能會記得,那時的佳士得拍賣會還是在香港JW萬豪酒店舉行的,尚未在現時春秋兩季的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而當時的成交價只是380萬港幣!換句話說,此作只要在今月在上海順利拍出,那怕是以最保守的低估價(3800萬)成交,那麼在短短十五年間足足漲了10倍!如果再說遠一點的1998年,此作亦曾在現已停辦的台灣佳士得拍賣會以600萬台幣成交(說到這裡,那種「藝術作為投資」(Art As Investment)的意味就更明顯了)。有趣的是,在拍賣開始前的一個月,佳士得特別與來自香港的「Figure教父」劉建文(Michael Lau)再度合作,在其上海的藝術空間舉行了一場私人洽購展覽 「全收!」(COLLECT THEM ALL!),試圖為上海一年一度拍賣打響頭炮。如意算盤是這樣打了,拍賣最終能否「全收」?


02 | Michael Lau



另一國際拍賣行龍頭大佬蘇富比又如何部署今年的秋季拍賣呢?


在開拍前,他們也先在香港舉辦了一場「蕭勤《無限宇宙》展售會」作為市場熱身。九月初,筆者作為展覽協辦方就曾與黃傑瑜(蘇富比藝術空間策劃總監)和郭東傑(蘇富比亞洲區董事、現代亞洲藝術部銷售主管)談過,看看他們在這個正值多事之「秋」的香港(須知道位於金鐘的香港蘇富比S|2藝術空間幾乎是每週遊行示威的「必經之路」)舉辦展覽,有沒有什麼憂慮或特別部署?黃傑瑜非常斬釘截鐵的回答:「我們的藝術項目早在一兩年前已經決定了,故此無論如何“THE SHOW MUST GO ON!”」郭東傑再補充說:「就是因為市場有憂慮,我們作為蘇富比當然更應該要走出來,站在市場第一線。而事實上,早在五年前我們已經有一次面對本地社會運動的經驗了,當時反而更具挑戰性,因為當時沒有經歷過。」結果,蘇富比在開幕後那天在微信公眾號上公佈:「人气爆表!好评如潮!萧勤香港最大规模展售会今天盛大开幕!」而據主辦方說,9月9日那天的開幕酒會是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自2012年開幕以來出席人數最多的一次,當晚更即時有重要畫作成交,可見蘇富比「藝高人膽大」的堅定和自信最終也獲得市場的支持。


即將在10月初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秋季拍賣會,蘇富比就率先公佈了現代藝術晚間拍賣的五幅重點作品,包括三幅趙無極《21.04.59》(估價7500萬至1億港元)、《01.10.62》(估價1200萬至2800萬港元)、《淹沒的城市》(估價1500萬至2500萬港元),以及常玉《中國花布上的粉紅裸女》(估價3500萬至4500萬港元)、藤田嗣治《少女與幼犬》(估價1000萬至2000萬港元)。說實話,年年季季都是趙無極和趙無極,難怪不少業界朋友都說近年的拍賣界真的愈看愈“boring”。不過,to be fair,這件極大機會成為億元拍品的《21.04.59》,除了曾於1996年在香港藝術館〈無極意象:趙無極回顧展〉展覽展出過,之後也沒有在亞洲任何地方公開展示過。所以如果大家喜歡趙無極罕見精品的話,也不妨去「打卡」看看。


在世界排名緊隨在蘇富比和佳士得之後的,便是近年積極擴充亞洲業務的富藝斯(Phillips)。一步又一步的走來,富藝斯也漸漸在市場中找到獨特的「橫跨現當代藝術、設計、腕錶和珠寶領域的精選拍品」的定位。還記得今年春拍,富藝斯拍賣行錄得總成交額4.5億港元,較上一季增長35%的佳績,也創下富藝斯亞洲歷來拍賣最高總成交紀錄。在品牌宣傳策略上,富藝斯也致力打造一個擁有「年輕」專業拍賣團隊形象,希望與亞洲年輕藏家建立更緊密關係。富藝斯20世紀及當代藝術部副總監雪鸞說,當代藝術的年輕藏家大約在40歲以下,普遍都對藝術品的背景感興趣,而她的使命是協助藏家重構藝術品背後的故事。「年輕藏家會藉助藝術品反映個人生活態度,如競投畫作時會考慮是否和傢俱配襯,甚至會模仿心愛藝術家的家居美學。」


要在競爭日趨激烈的藝術市場中生存,可以預料每家拍賣行都將會不斷努力與時俱進,推陳出新,期望可以突圍而出。如果要勉強地為來年的拍賣市場趨勢作一個預測的話,筆者會說拍賣行將會在尋找高價拍品的營運基礎上,繼續三大發展路向:1)深化與畫廊之間的合作,務求產生更大的協同效應(例如蘇富比近兩次的謝景蘭和蕭勤展售會均錄得重要成交);2) 與具市場潛力的獨立/新晉藝術家聯承舉辦展覽(佳士得近年的Michael Lau和何百里展覽便是「人財皆旺」的成功例子),以及3)擴大新興拍品市場需求,開拓新藏家資源(KAWS、貴州茅台酒、設計傢俱、西方古典油畫等)。


最終鹿死誰手?我們即管拭目以待。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