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跟見山書局的Sharon有一面之緣,她帶了一個台灣作家到畫廊 a.m.space來參觀,就這麼認識了。
今年孩子辦生日會在卜公公園辦籃球派對,想在那裡切蛋糕。於是跟Sharon借了幾張長檯。雖然後來沒去到,見山的員工都非常幫忙,老闆也非常交代。
就這麼一點小事情,他們很在乎,我們也感覺到那種在乎。
早就聽說,見山接收到很多莫名其妙的投訴,整天來搞事情,那些不用太明講的事情,我們笑稱就是天眼、AI、看不見的朋友。有時候你會想,很多事情不用說的太清楚,大家心裡都明白。3月見山結業,看到街坊過去跟他們送別,我們已知道他們會離開。
| 三月盛事_300家食肆結業
三月開始,MAGA FUND盛事如火如荼般的炒作,參與盛事機構皆被派餅。從年頭開始滿街的Chubby Hearts膠心、尖沙咀文化中心露天廣場如靈堂點燈的白色蠟燭海戶外裝置「梵高˙樂印」到東九文化中心LED的「玫瑰花海」靈堂裝置,還有在灣仔海濱活動空間那無人發現的「Illuminate Run Beyond 光影遊樂園」,如果再提到由康文署藝術推廣辦事處及科學推廣組聯合策劃,於添馬艦公園花了港幣5000萬邀請TEAM LAB「teamLab:光漣」裝置,及(真的很無言) 由香港「藝術團隊(??)」LAAB Architects及藝術家(??) 郭達麟的藝術裝置作品。(?? 不是亂碼,是真的「無言」!)
政府花納稅人公帑用「盛事基金」名目,做「三月聖誕花」節慶基金的這筆帳恐怕數不下去了。公開招標利用公職程序(卻無公開,僅是內部顧問推薦)招來懂得設計及製圖的人「在搞」公共藝術,招來一堆只懂公關的製作公司「在製作」裝置藝術,納稅人的錢不斷地在燒,盛事之下,帶走204萬港人離港消費,截至3月為止,接近300食肆結業,幻影燈飾蔓延中環、九龍,從尖沙咀燒到東九龍,幻影、燈飾之後還有煙花的星星之火恐怕又再燎原。
|「見山」這個名字剛好是中文大學藝術系教授一位好朋友兒子的名字,以前每一年好朋友聖誕節聚會,男孩見山都會跟爸爸一起來玩。因為「見山」,我對書局非常有感覺,如今她的結束對於已經失去很多的香港人來說,又多一個惆悵的回憶。
一間間獨立書店不斷地關閉,一間間食肆不斷的結業。新開發的地標像是啟德Airside、油塘或是調景嶺等等,清一色都是一樣的商場,清一色都是一樣的店舖,雖然方便,但一樣的店鋪、差不多的節慶裝飾,告訴你:這些店鋪已經在油塘,我又何必到調景嶺呢?香港很方便,在尖沙咀買得到的東西,到中環也買得到。到香港20多年,終於明白那些住在中環的外國人覺得尖沙咀很遠;遠的不是跨過維多利亞港,遠的不是因為要搭渡輪,遠的是:我何必要過去?在這裡我看到的,跟對岸的一樣,到底這裡跟那裡?有何不同?
M+、故宮等西九文化區,隔壁就是ICC西九龍地鐵上蓋商場,還有新世界集團的K11 Musea, K11 Art Mall, Rosewood。中環,有天橋就可到達的大館(節目真的比M+,更勝一籌)、PMQ(跟K11的差別只在於一個是本地手作,一個是外來洋貨。)中環置地廣場、文華酒店這一帶的商圈有的名店,讓人實在找不到理由為何還要去K11?
| 全球在地化策略就像天平的兩端,一端是全球化,一端是在地化,企業必須明確區隔全球化與在地化的意義,並且在全球市場的架構下,找出一個最適切的點切入,發展出適應本土市場的策略。
國際化的結果就是讓地域性的特色越來越強烈,如果你找不到本地根植的文化,你更沒有籌碼去國際化。
來自深圳的藝博會朋友,想在香港舉辦酒店藝博,融入香港的商圈,吸引外國人跟本地的金融菁英,他問我意見。我說:你們必須找到跟香港現在回巢的那麼多的藝博會比較下突出一個自己的特色,還要讓香港人感覺不突兀!如果你要人們走多一個藝博會,掏錢購買已經氾濫到不行,面向市場卻沒有二手市場價值,抄襲、複印、跟風名家,對美的認知僅到架上繪畫層次的香港藝博市場,你必須找出一個理由。
他愉快地說:那不,我們就來做一個「大灣區」藝博會吧!這樣香港也是我們的一份子了!
文 | 安思亞
圖 | 網上圖片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