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大評論家|香港|香港城市室內樂團|安思亞|評《海頓與親王》音樂會

已更新:2023年10月7日

故事總是引人入勝,像一千零一夜的阿拉伯童話,故事就像種子一樣埋進人們的心田,場景、帶出訊息的說書人,以甚麼樣的出發點及迂迴讓你走入故事的中心,最後它是種起了一朵花?還是埋下了時間膠囊?時間到了,自然便知道聽故事的人最終是否找到自己的那片心田。


圖片來源|CCOHK


故事總是引人入勝,像一千零一夜的阿拉伯童話,故事就像種子一樣埋進人們的心田,場景、帶出訊息的說書人,以甚麼樣的出發點及迂迴讓你走入故事的中心,最後它是種起了一朵花?還是埋下了時間膠囊?時間到了,自然便知道聽故事的人最終是否找到自己的那片心田。

由香港城市室內樂團(CCOHK)主辦,於2023年4月30日演出兩場的音樂劇場《海頓與親王》。CCOHK創辦人兼藝術總監Leanne Nicholls策劃整個故事線,選取了海頓最知名的數首交響樂名曲,串聯了一場極簡版的音樂劇場,劇情雖簡約,但直入核心毫無冷場;曲目的選擇配合說書人擠眉弄眼的旁白,生動地串連了海頓音樂生涯中的重大事件。幾位演員逗趣幽默、栩栩如生的演出,音樂的種子已然塞進了觀眾的袋兜,有幸親臨音樂現場的大小朋友,必然已將音樂的喜樂植進記憶的心田。


《海頓與親王》故事一開始便講述海頓獲埃斯特哈齊親王聘用後,先在富麗堂皇的親王府把他的惡作劇天份發揮得淋漓盡致,後重現當年海頓於倫敦漢諾威音樂廳首次演出《奇蹟》交響曲時,水晶燈從天花板掉下來墜毁的現場,這次事件亦因此榮登音樂史冊頁,好在當時沒有人受傷,樂曲亦因此得名。此次指揮是本身飾演海頓的客席指揮朱俊熹,演員陣容尚包括顏俊豪飾演親王、吳倩暉飾演親王夫人、簡迪文飾演女皇瑪莉亞‧泰麗莎、陸肇峰飾演僕人。


圖片來源|CCOHK


#喜用兩字命名、平易近人與樂曲相得益彰


不得不佩服CCOHK對於音樂教育的用心,《海頓與親王》彙整了海頓這位「交響樂之父」兼教父的數首耳熟能詳的名曲,如果以交響樂是當時的「流行音樂」來比喻,再來聽深受海頓啟發的莫札特與貝多芬的交響樂,你便不難明白為何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雖說青出於藍勝於藍,但海頓是第一個喜歡用清晰簡潔名詞做標題的作曲家,例如像「驚愕」、「倫敦」、「時鐘」、「瑪莉亞‧泰麗莎」、「狩獵」、「告別」等,往後貝多芬也使用很多平易近人的曲目命名,例如「命運」《C小调第五交响曲》、「田園」《F大調第六交響曲》等,成為古典音樂迷朗朗上口的曲目。此次古典音樂劇,演出了海頓伯伯平易近人、善良、誠懇質樸的個性,與其影響巨大的多於百首交響樂創作相得益彰;而海頓的影響不僅讓「交響樂」成為當時如今日的「流行音樂」深入生活,同時也造就了多位影響世界的偉大的作曲家。


作者個人比較避忌的是,整個樂團背靠觀眾,像是將屁股兜在螢幕面前,絕大部分的視覺畫面都是那感覺廉價的宴會廳布面絨椅,還有那時常與大提琴打架的照射燈,讓觀眾不禁皺眉;而雖稱之為「歐陸古裝演出的音樂劇場」,三分之一的畫面都是沒有移動的布景,演員僅靠表情傳意,實在尷尬;而燈光師欲表現其炫麗輝煌的演奏大廳及社交場面,卻因為過於生澀的顏色投射,顯得過於輕挑與曝光過多。舞台上的視覺設計無法配合此次演出的行雲流水,雖然大人小孩觀眾整廠享受演出的哈哈笑語,仍然讓人甚感可惜




圖片來源|CCOHK


觀賞場次 |

2023年4月30日

下午四時三十分香港大會堂

Comments


bottom of page
Art Map e-newsletter subscription form
Add other subscriptions/Unsubscribe
Reasonable Spread: Email marketing and newsletter management t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