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議題 | 香港 | 都是美斯惹的禍 | 從國際邁阿密到文藝盛事基金的經濟學(一)


國際邁阿密的事件不斷延燒,到底觀眾憤怒的是沒看到美斯?還是認為自己花大錢,卻做了個冤大頭?香港政府雖然強調要把資助1600萬贊助討回,但主辦方Tatler從國際邁阿密大球場票房據估計接近一億元的收入,加上後續的周邊商品,這1600萬只是杯水車薪,難彌補的絕對是本地及遠地而來球迷門票的損失與受傷害的感情。

 

| 先秤一秤香港有幾兩重

 

被譽為「足球史上最偉大的球員」美斯因傷在身,沒能於此盛會上陣,引致大球場近4萬球迷噓聲「回本」;若比較另一「球王」基斯坦奴朗拿度(C朗)上月訪問深圳也發生同類風波,其結局卻大不同。深圳主辦要求取消比賽,全額退票,以挽回球迷心理與情感的失落,但港府卻無法要求回水,卻只單方的強調可能「扣減贊助款項」。

 

美斯離開香港,當晚抵達日本的東京對神戶勝利船的友賽。雖未知之後是否出席僅列後備,卻最後在下半場60分鐘,在球迷千呼萬喚中,終於後備出場。前後差一天的世界之行,美斯的態度180度轉變。

 

專家表示,表演賽合約上為何會有「受傷可豁免」此一條款,讓很多人大跌眼鏡,國際邁阿密要求加入「受傷可豁免」條款,乃充分保障該隊利益,但運動員身帶大小傷已是可預期的情況,是否在港府處理商業談判的條款時,忽略了「不平等條約」?想挽回香港作為「盛事之都」所舉辦的國際盛事,不但沒能成事,還換來一身騷。

 

| 樂與怒經濟學

 

追溯這來自於2010年港府特別撥出一億港元成立的「盛事基金」本用以支持香港非牟利的體育或藝術機構舉辦活動,吸引旅客訪港;《2012年至2013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增至一億五千萬港元;到二○二二年底推出的「文藝盛事基金」,都是欲維護其做為「盛事之都」的形象而設。而今,國際邁阿密之旅,球賽也看了,激情也過了,香港球迷感受到的是「打臉」的情感傷害,港府的顏面又何處放?

 

發明「樂與怒經濟學」,已故普林斯頓大學勞動力經濟學教授、奧巴馬年代的經濟顧問Alan Krueger提出,供需原理雖然很重要,情感等其他相關因素也有玄機。國際邁阿密因為美斯要來港,致使想要親臨現場的球迷多到難以勝數,因此門票價格大幅飆升,一張黃牛票高達四千港幣。如果入場券不是這樣飆高,你倒可不用理會球迷失望的心態,但足球明星如搖滾樂星一樣,早已讓經濟學者無法不正視情感、心理因素、社交關係等種種因素。港府此次處理美斯事件,似乎又是一單作為「世界商業中心」、「盛事之都」令人無法理解的弱勢行為。

 

若這事換成了巴塞爾藝博會,假設宣佈〈蒙娜麗莎〉會來香港跟觀眾見面;又Lady Gaga或周杰倫說要現身巴塞爾跟粉絲見面,最後來的是貝克漢(幾年前貝克漢也來過),買了門票的一眾藝迷買不買帳?

 

📖閱讀全文請點擊「留言」連結 

📖 想閱讀更新更多藝術地圖網站文章,歡迎先讚好專頁,在將專頁揀選為「搶先看」

 

文 | 安思亞

圖 | 網上圖片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Komentar


bottom of page
Art Map e-newsletter subscription form
Add other subscriptions/Unsubscribe
Reasonable Spread: Email marketing and newsletter management t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