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智聰
沉迷音樂又喜歡用文字解讀音樂的香港升斗市民,人稱樂評人,一寫20 多年,曾創辦音樂雜誌︽音樂殖民地雙週刊︾︵MCB︶。文字現散佈於中、港、台的平面及網絡媒體。
踏入2017年,英國音樂傳奇David Bowie(1947-2016)逝世一晃眼已經一個年頭。仍忘不了去年1月收到他的與世長辭噩耗時,由於消息來得太突然,大家都不情願接受Bowie之病逝、不相信這是真實的,一時間叫人難以接受。即使一年後的今天,我們仍覺得Bowie彷彿從沒有離去。
正如他在離世前兩天(他69歲生日當天)發表的《★》(Blackstar) 專輯,迄今仍叫大家為之津津樂道,更再三有樂迷發現到隱藏在其黑膠唱片封套設計上秘密(如要用陽光透射以及用紫外燈照射才看到的效果)。
2017年,也是Bowie兩張1977年曠世經典專輯《Low》和《Heroes》的面世40週年。
當年,Bowie夥拍前衛音樂鬼才Brian Eno作為音樂拍檔,向他傾慕的德國krautrock電子音樂取經;分別在1977年1月及10月出版的《Low》和《Heroes》,日後被視為其「柏林三部曲」的第一、二章——因為在1976年底,Bowie與惺惺相惜的好友Iggy Pop開始在德國柏林定居。而「柏林三部曲」的出現,也是這位「搖滾變色龍」一個重要的蛻變,擺脫了之前作為「白骨公爵」(The Thin White Duke)時期的白人騷靈風格(76年專輯《Station to Station》正是一個交接期)。
《Low》原名《New Music, Night and Day》主要在法國Château d'Hérouville錄音,到後期移師到西柏林混音;而《Heroes》才是全盤在西柏林鄰近柏林圍牆的Hansa Tonstudio錄製出來。

但在樂迷心目中,《Low》和《Heroes》已猶如兩張關係密切的姊妹專輯,同是投射出Kraftwerk、Neu!、Harmonia等德國krautrock樂隊對他的重大薰陶,吸納著德國電子音樂的冷洌氛圍而來;而且當年這兩張黑膠唱片專輯,亦同樣是劃分為一面是充滿未來派氣息的電氣art rock / avant-pop歌曲,一面是耐人尋味、神秘深邃的ambient器樂曲目,彼此的共通之處,都讓樂迷在一直以來都把彼此作相提並論、混為一談。到底你喜歡《Low》多些還是喜歡《Heroes》多些?相信這條問題可以考起不少Bowie迷。

別忘記,Iggy Pop這位前美國底特律garage rock / proto-punk鼻祖樂隊The Stooges主唱在同年3月出版收錄於法國與德國的首張個人專輯《The Idiot》是由Bowie擔任監製,專輯比Bowie的《Low》更早灌錄(相隔了7個月才出版),所以《The Idiot》大可視為Bowie「柏林三部曲」的周邊出品,甚至壓根兒是非官方地啟動了Bowie的「柏林時期」。
回到1977年,當期時乳臭未乾的我只曉得的流行音樂就是香港本土的溫拿樂隊與許冠傑。多年後,才知道那時在地球的另一邊原來有這麼前瞻性與突格的音樂。
也許1977年是一個甚有趣的音樂年份。

這邊廂,70年代歐陸的progressive電子音樂發展不但方興未艾,而且更走向成熟渾圓的階段。法國電音先鋒Jean Michel Jarre首張官方專輯《Oxygène》雖然是在1976年12月發表,但到77年才作國際性發行;唱片不單在法國當冠,也成為當地史上最暢銷的專輯,而且又歷史性的登上英國排行榜亞軍。而德國杜塞爾多夫電音先鋒教父樂隊Kraftwerk在1977年出版了無人不䁱的《Trans-Europe Express》專輯,歐陸浪漫與未來主義的結合,被公認為他們無懈可擊的神級之作。1977年,還有另一德國krautrock界電音樂團Cluster與Brian Eno標誌著德英電子音樂交流、在Cluster的製作人Conny Plank操刀監製下於其錄音室收錄的同名專輯《Cluster & Eno》。

而在另一邊廂,秉承punk movement在1976年於美、英兩地同步一觸即發,punk rock運動來到77年已進入白熱化的階段。經過Patti Smith、Ramones和 Blondie等紐約市punk樂先鋒開啓了門戶之後,Sex Pistols、The Clash、The Damned、The Jam、Richard Hell & The Voidoids、Television、Talking Heads、The Dead Boys之一眾英美punk掌門人樂隊的首張專輯,都全屬1977年之出品。

而Bowie的《Low》和《Heroes》的音樂姿態,就猶如站在兩方面之間。事實上,這兩張Bowie專輯所留下的無遠弗屆影響力,最先見證到就是在自70年代末以降對眾多new wave / post-punk / no wave / new romantic / synth-pop樂隊之重大啓發意義,猶如其某程度上的音樂藍本。
在2017年,我萬二分期待唱片公司會為《Low》和《Heroes》發行內容豐富的40週年紀念版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