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十月。2013|新書推介

已更新:2022年9月14日

文/編輯部



守望香港

香港-東京往復書簡

作者:也斯、四方田犬彥

譯者:韓燕麗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月份:2013年7月


《守望香港》和另一本《浮世巴哈》一樣,都是由牛津為也斯先生出版的遺作。《守望香港》收錄也斯與日本朋友四方田往復的十二封書信,他們都是比較文學的學者,2000年相識於東京後展開通信,自喻為一對文化考古學者,2003年開始互訪彼此居住的城市,也斯去東京月島和佃島、新宿的歌舞伎町、二丁目等,而四方田則跟也斯到成長地北角、香港仔小島、西灣河的香港電影資料館。他們把個人與城市的歷史連起來,兩個同年代的人又尋找著一些重疊的時空,如四方田在北角行經七姐妹道時看見了父親曾經服務的「大發汽車服務部」,想到也許在也斯還是小學生時,父親曾經在同一個街角徘徊,幻想帶著詩意。兩為學者都以個人獨特的角度和方式去整理文化,像四方田把食物與母語以同一個邏輯去理解:日本文化從天竺至震旦、經由韓而傳入日本,但日本人死後卻逆向追溯源流,先是古代漢語,然後梵文;而食物也是由學校等場所發放、到自己選擇、死後又回到被供奉。如此珍貴的口述歷史,紀錄了一代人的回憶,值得細味。






債的歷史:從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負債時代

作者:大衛.格雷伯

譯者:羅育興、林曉欽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月份:2013年9月


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是美國佔領華爾街運動的發起人之一,《美國商業週刊》稱他為華爾街佔領運動的重要領袖,就是發表的運動口號「我們是99%。」那個人,也是英國倫敦大學的人類學教授。歷史可被分成四個階段:早期的農業帝國、軸心時代、中世紀、大資本帝國時期以及現在的金融世界,而早於原始世界已開始有負債的觀念,犯罪和賠償、戰爭和奴隸、債務和贖罪,早成為人類反覆出現的故事。當「欠債還錢」被視為天經地義之事時,我們有否反思那百分之一的債主是如何成就的?公義是甚麼?我們要改變不公平的經濟體制,要佔領,必先研究當中的不公平的產生背景。



書店不死

作者:石橋毅史

譯者:楊明綺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月份:2013年8月


這個時代有必要存在那麼多書店嗎?答案是確定的,而且需要誠品以外的、一些專賣舊書或是專門主題的小書店,即這本書的日本原名「本屋」。為此書寫序的荒野夢二店長曾經在台北的泰順街開設小書店,他比較兩地,提到了「本屋」除了獨力經營之外,還有著個人堅持的創業理念,關注社會議題,不光只是販售書籍的功能,也兼具社區活動中心、情報的交換以及發信站、社會議題的行動串連、讀書會和藝文活動空間。作者石橋毅史曾在出版社任職、而後擔任雜誌記者,對紙本帶著好奇與熱情,書中訪問到日暮文庫、淳久堂書店、千種正文館等日本書店和創立人和店員,讀來頗振奮人心,對應香港和台灣的書店,又能怎樣借鏡?




戲‧道——香港話劇團談表演

作者:香港話劇團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月份:2013年5月


即使話劇是一門綜合藝術,牽涉到燈光、服裝、道具等舞台元素,但始終演員才最能代表一個團的風格和靈魂。這本書香港話劇團請來了十多位專業演員書寫理念和技巧,也寫到對演員專業行當的追求,整本文集包含「漫談表演」、「談遴選」、「舞台上的語言處理及聆聽」、「演員的角色塑造」、「身體與表演」和「修與練」,就是從第一身資料拼合香港話劇團36年形成的風格。方梓勳在書中追本溯源,說到演員們常談及心理質素,尤其是角色的投入,而話劇團的五位藝術總監(鍾景輝、楊世彭、陳尹瑩、毛俊輝、陳敢權)都是在美國受訓和工作過,風格都偏向於方法演技(Method Acting),由內以外,讀著演員的自白,這書成為了分析「港派演技」的最佳讀本。




Comments


bottom of page
Art Map e-newsletter subscription form
Add other subscriptions/Unsubscribe
Reasonable Spread: Email marketing and newsletter management t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