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歐梵
中文大學教授, 業餘愛好古典音樂和收藏唱片,但不夠資格做發燒友。曾在本刊用英文發表樂評。
去年(2012)是指揮家肖提 (Sir Georg Solti, 1912-1997) 誕生一百周年, 這位當年和卡拉揚齊名的大師,如今似乎被遺忘了。但我依然是一個「肖提迷」,為了紀念他, 特別寫了一篇〈憶肖提〉的短文(刊於《蘋果日報》的周日版),在該文中我提到一套重新發行的他的唱碟全集,名叫《Soltissimo 2》(勉強可以譯為《肖提極品》)共53張,另加5張影碟。這個韓國制作的紀念版,在制作和包裝上都不理想,連英文譯文也有不少小錯誤。但收集了肖提在70年代的所有重要錄音,還是相當可觀。
現在總算把這53張韓國版CD 聽完了。有幾張碟還聽了不止一遍。總的印象是:肖提的風格竟然與卡拉揚頗為相近,兩位大師都不故意拖慢速度,而是在樂句的音色和音量上下功夫。而肖提領導下的芝加哥交響樂團的技術水準也和柏林愛樂不相上下,即使重新錄音的效果不太理想,演奏的精確還是聽得出來。更令我驚奇的是:肖提當年受紐約樂評家詬病的毛病,例如奏得太響,重音太多太強,太過火爆等等,現在聽起來並不那麼明顯。也許是我的耳朵聽慣了更火爆的唱碟吧?不論如何,肖提還是屬於老一輩的歐洲指揮家,比較尊重傳統,而不像當今年輕一輩的幾位紅人,為了表現自己的不凡,而故弄玄虛。
這套53張版收集了肖提指揮的貝多芬九首交響曲, 他的詮釋中規中矩,毫不不誇張。聽多了各式各樣的年輕指揮家的新版本,各出奇招,我實在受不住,還是「老將」們聽來更扎實過癮。然而比起他同一輩或更老的指揮家來,如根特房德(Gunter Wand) 和喬治賽爾(George Szell),肖提的貝多芬並不太出色。要我選貝多芬交響樂的唱片,還是福特萬格勒、卡拉楊、和小克萊伯獨占鰲頭。然而老貝的《莊嚴彌撒曲》在肖提的指揮下,聽來既莊嚴又感人。
這套「極品」集中,我個人認為最出色的是:馬勒的第五和第八、貝遼士的《幻想交響曲》、理查施特勞斯的《英雄生涯》、史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和巴爾托克的《管弦樂協奏曲》,都是CSO 的拿手好戲。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肖提和他的另一個樂隊—倫敦愛樂,他同時也是該團的常任指揮—錄制的兩首艾爾加 (Edward Elgar) 的交響曲,竟然把這位英帝國最後的作曲家的風味奏得入木三分,是意想不到的收獲。但華格納和李斯特的序曲則令人失望。
該集收錄的五張影碟,大多是70年代的產品,音響和視覺效果差強人意,不如Decca 數年前發行的四張版 (肖提指揮CSO和維也納愛樂的演奏)及最近剛發行的SONY公司三張版,皆是肖提率CSO在日本演奏的實況,包括莫扎特的第35號交響曲,馬勒和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還有莫索爾斯基的《展覽會之畫》等。內中的馬勒第五(1986), 比我第一次聽到的演奏 (也是肖提和CSO 錄制的第一張唱片,先收於這套53張版之中)更深刻動人,速度也不像第一次那麼急劇。有時猶如狂風暴雨。
肖提最能傳世的遺產當然是他和維也納愛樂及多位歌唱家錄的華格納的《尼布龍的指環》,至今無出其右者,最近Decca 公司終於推出一套豪華珍藏版,實在值得我等肖提迷珍藏,我只好「忍痛」購買,所費不貲,但內容實在美不勝收。可惜本文篇幅已完,只好以後再談。
Yorum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