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香港 |共點平行 | 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 | 二十五年香港媒體藝術最前線


城市大學於邵逸夫創意媒體中心3樓濤聲畫廊, 23位創意媒體學院的畢業生包括當今重要藝術家如黃榮法、梁基爵、蕭子文,陳家俊、陳家智、飛天豬等共22件包含裝置、錄像及漫畫動畫展區,其中7件裝置作品包括裝置藝術、動態雕塑、可穿戴裝、攝影、錄像、生成藝術等等,展示藝術家的多樣性和精湛技藝。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https://www.artmap.xyz/main-page-junior-art-reviewer

 

創意媒體學院過去25年鶴立獨群專注媒體藝術教育,對香港藝術社群做出極大的貢獻。此次展覽配合《香港藝術月》邀請葉旭耀、范可琪策展。《共點平行》旨意畢業的學生各自發展,學已有成並已佔藝術界重要的位置,如今作品的展現,讓大家重新交集在曾經的母校,再一次的交集互相切磋與迸出火花。展覽即日起至4月5日。



| 藝術是創造觀察角度的嘗試

 

在科技和新媒介的賦能下,現代藝術有了更多演繹可能。藝術的創作,很常出現針對某種既定事物的概念的重塑,隨著媒介增加,觀賞維度也越來越豐富,不少涉及機械和互動元素的作品,在觀賞的當下都仍然處於「進行中」的狀態,甚至需要觀眾的參與來使之完整。



蕭子文 |《Touchy》

擅長裝置藝術和錄像的新媒體藝術家蕭子文,在《Touchy》人體攝影機這作品中,重塑了人際關係。穿戴攝影裝備的表演者會化身Touchy,每當人們觸碰穿戴者手上的道具,Touchy就能看到東西,如果觸碰的時間久了,便會拍下照片。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互動,記得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時,展出現場觀眾對這恍似大眼叮噹的VR人充滿好奇,友善的碰觸到不斷地與Touchy講話,Touchy也陌生卻友善地嘗試與不同來往的人打交道,重啟了人和人相識的過程。穿戴者手上的道具象徵了兩個陌生人之間的共同話題或愛好,媒介讓兩個人互相看見,因為相處久了烙印在腦海形成了記憶。

 

蕭子文目前現為日本廣告公司Great Works 的創作總監,2005 年以一級榮譽成績修畢城大創意媒體文學士課程,其後遠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頒深造,後應邀到日本東京大學石川奧實驗室擔任駐校藝術家。他曾先後榮獲多個本地及國際大獎,包括波蘭第11 屆WRO 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的「評審推介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香港藝術家。



陳家俊 | 《步行機械》

在另一個展品《步行機械》中,熱愛機械藝術的陳家俊製作了一隻猶如「蜘蛛」一般的步行機械人,按照編程在畫紙上反覆畫出了一個圓形。在這個作品中,具有剛烈線條複雜感的機械,和其腳下的充滿柔和的曲線,形成了奇妙的對比。陳現時為香港藝術團隊 XCEED 的成員,藝術作品曾於香港、日本、西班牙、及希臘等地展出。



Wzela Kook | 《Limbo》 (互動遊戲)

這是一部看似真實的紀錄片。停留在香港仔海邊46年的珍寶海鮮舫,如一座皇宮宣示著文化的承傳與對帝王美食的奢華想像。它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也是遊客對香港融合中西文化的集體印象。「珍寶」因2019新型冠狀病毒期間處於停業狀態,船東把畫舫移走,送到外地檢修。卻在2022年6月19日,無任何原因在南中國海西沙群島附近沉沒,估計長眠於1000米深海底。

 

藝術家記錄了2022年6月,珍寶餐廳奇妙旅程的最後一段,離開故鄉的港口,駛向無邊無際的海洋。這個漂浮的遺產承載著這裡幾代人的記憶和文化,這趟漂流的旅程真的是「最後一章」嗎?在《LIMBO》中,藝術家想像了一個未來的文明,發現了這個過去文明的遺跡,並透過考古發掘來研究這個不明結構,推測它的建造年代和當時的生活文化環境。當未來的好奇心透過這座水下宮殿遇見的記憶時,我們現在的文化將如何詮釋?

 

Vvzela Kook 是一位新媒體藝術家,作品涉及多種視聽媒體,包括表演、戲劇、電腦圖形和繪畫。 Kook 的影片作品融合了多種媒體和材料,包括繪畫、3D 列印和電玩光學,其濃縮、感性的紋理更新了影片作為媒介的未開發潛力。庫克在多個國際地點展示了她的作品。她於2015年畢業於SCM並獲得碩士學位。



陳海達 | 《The Cyan World》

尚未畢業的陳海達就在其作品中,把玻璃加上化學藥劑,進行藍染加工,最後放大印在燈箱裡,在這些玻璃片形成的過程中,藥劑的份量和無法控制的溫度都會令玻璃形成獨特的紋路,呈現出一個既揉合新舊文化,同時兼具自然力不可估計的美感。


梁基爵 | 《Syncopation》 切分

梁基爵是一位得獎的音樂作曲人及多媒體藝術創作者,自1996年開始他的作品活躍於各大美術館,也接受來自全世界美術館的委約,包括M+博物館及香港故宮等。此次作品《 Syncopation》(切分) 利用音樂領域「切分音」的應用。切分音的定義是指偏離傳統節拍,在意想不到的位置放置節奏重音。它打破了常規節奏,突出了恆定脈搏之外的音符,給耳朵帶來驚喜。作品以切分音為主要思想,將這種音樂創作技術無縫地融入兩個錄像裝置和一個雙軌道的音響系統中。展覽期間設定皆會透過電腦演算法修改脈搏和節律。梁的作品將視覺元素和空間視為節奏的組成部分,利用色彩、幾何形狀和裝置空間來創造切分音的感官體驗。



Carla Chan | Space Beyond《超越空間》

《超越空間》是一件永遠在變化的生成影像藝術作品,作品的形式和紋理由線上天氣和人口數據不斷即時驅動,試圖連結網路與區塊鏈技術的空間。Carla Chan的作品應用程式計算,將時間的軌跡轉換成數據後的色彩細數,呈現視覺化的影像。乍看之下,是一幅流動的彩色山水畫,靜看則是與定點風景同步的心情想像。Carla在具象和抽象之間以極簡主義風格移動,探索紋理和形式的轉變和變化,以數位方式喚起自然,探索自然的永久轉變與數位的暫時間存在的共鳴。此件作品365+1 版本(一年中的每一天和閏日)是連結了人口最多國家的 31 個城市的一組獨特數據。

 

Carla 於 2018 年榮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青年藝術家獎(媒體藝術),並於 2017 年榮獲 TOY 柏林大師獎(Burger Collection)。



黃榮法 | 雕塑 (雕塑各 0.5 直徑 x 11 公分)

《時間針》系列中,是黃榮法從2013年至今持續創作的生命作品,據他所言,可能一輩子都不一定可以完成,古人所說的「只要努力,鐵杵磨成繡花針」絕對不是真的!既然如此「愚公移山」我們到底要不要相信他。

 

《時間針》系列是一種幾近禪修的方式,每天將銼磨金屬棒產生的金屬粉末集合,作品導入諸多議題模糊點的討論,例如這是一件「行為藝術」或「雕塑」?「現成品」或「創作品」?即使這樣的討論已在七十年代的當代藝術被啟發,但這儀式性行為藝術研磨出來的顆粒,每顆都是一天勞動的證明。

 

這些粉末被精心密封在硼矽酸鹽玻璃管內。針狀管不僅是寓言和表演的體現,同時也是個時間膠囊,記錄藝術家每天的努力。這個過程代表了時間的物質化,將無形的秒數變成有形的形式。每個密封的管子都像一座雕塑,這一段被凍結和保存的時間片段,是藝術家堅持和奉獻的證明。藝術品像是藝術家時間和勞動的視覺與觸覺表現,也像是穿越時間的旅程與物理殘留。

 

黃榮法的藝術實踐透過對時間的沉思展開,超越個人的感性方法,涉及時間性的社會和科學方面。黃氏於2019年獲得亞洲文化協會紐約獎學金,並於2021年獲得香港藝術發展局青年藝術家獎(媒體藝術)。黃的作品曾在媒體博物館等國際機構廣泛展出,包括ZKM(卡爾斯魯厄)、泰特現代美術館(倫敦)、首爾藝術博物館(首爾)、藝術科學博物館(新加坡)和關渡美術館(台北)。

 

二十五年香港媒體藝術最前線

在忙碌的3月《香港藝術月》,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趁著25周年打出這麼重要的一張牌,在超過50個活動擠爆的香港城市,展覽充滿未來感,但亦保留了一些媒介相對「傳統」的畫作類,創意媒體學院副院長(學士學位課程和學術事務)及策展人之一的葉旭耀教授表示,學院自1998年成立以來培育了新一代的創意人才,這次展覽是首次將他們在創作路上的豐碩成果全面展現,反映學院不僅培育了優秀的藝術家,亦為文化及創意產業訓練專業人才。

 

創意能從任何形式彰顯,科技只是一種客觀物事,並不與傳統對立,並不摒棄傳統的媒介;展覽場館以建築工地和迷宮的形式設計,象徵藝術是在建設當中,希望訪客能感受到一種更富有表達力的氣氛。 

 

文 | 樊婉貞˙ISSAC POON

圖 | 編輯部拍攝及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提供


展覽詳情:

2024年3月13日— 4月5日

星期一至六, 上午11時至下午6時

城大邵逸夫創意媒體中心3樓濤聲畫廊

展覽免費,歡迎參觀

登記領取二維碼進入校園 (供非城大職員、學生的訪客註册): https://calendly.com/scmevent/cp

 

展覽更提供專為中學生而設的學校導賞團,每團導賞時間大約1 小時,每團人數上限20 人,費用全免,馬上報名參加! scmevent@cityu.edu.hk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