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Meet The Team
大評論家


柏森

鄧皓天

Haynie Sze

馮以力

陳臻亮

胡敏慧

麥子

張碩尹

琨妮子

沈裕融




秋桐

許瀚尹

趙願

蔡潔

余來

姜紫芽

瓶子

Cliff Freya

李綺琪

柯妙婷

![JRP website [Recovered].pn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4c1fe5_cbd19dc4e9024e89bc370fa6f281f654~mv2.png/v1/crop/x_1500,y_3154,w_3705,h_614/fill/w_601,h_100,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JRP%20website%20%5BRecovered%5D.png)
大評論家
大家評論

藝術月 | 藝術不是裝飾品,而是用來迎敵的武器 | M+博物館 |李明維:如沙的格爾尼卡
有「現代藝術大師」之稱的畢加索,其繪於1937年的立體主義代表作《格爾尼卡》(Guernica),控訴了德軍和義軍在西班牙內戰中對格爾尼卡城人民的殘暴殺戮,至今仍被視作反戰、反納粹的象徵。最近,這幅在藝術史上有深遠影響的曠世傑作,便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重現於香港M+博物館。由旅...

大評論家 | 香港藝術節 | 雷雨 | 無法回到曹禺的文藝大喜劇
1934年,曹禺挑戰倫理禁忌經典之作《雷雨》問世,轟動文壇乃至整個社會一時,也為中國現代戲劇史開啓新的一頁。作為哀「天地間的殘忍」、曾讓無數觀眾潸然淚下的文藝大悲劇,曹禺大概不曾想過在九十年後的今天,由香港藝術節委約及李六乙導演、揚言「回到曹禺」的新版《雷雨》,竟成為一部被...

大評論家 | 香港藝術節 | 《TIME》| 坂本龍一和高谷史郎的非線性時間劇場
「我想這也一定是跟時間的悖論也有關吧。黑格爾的辯證法,你否定了A,有抵抗着相反的B,最終就會朝著C走過去,但是這種一開始將原因與結果切想好的想法,本身就已經內含了時間的幻象。」——坂本龍一《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每月?》 ✍️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

香港藝術節 | 藝妓,使「美麗」一詞得以真正的具象化 | 日本傳統藝能——長唄與藝妓
3月8日於南蓮園池觀看了第53屆香港藝術節節目《日本傳統藝能——長唄與藝妓》。置身於真正的日本庭園中, 與藝妓們的距離被空間打破,於是, 傳統藝術與文化得以被重塑, 猶如被賦予新的生命般, 有了人的溫度, 又不忘那些傳統社會中遺留對女性的固有審美。 ✍️ ...

大評論家 | 若言語無人可知,你是否還會滔滔不絕 | 臺北當代藝術館MOCA | NO LANGUAGE「失語之詩」
臺北當代藝術館展覽〈NO LANGUAGE〉,係集結國內藝術創作新銳之年度夢幻連動,擢選推出14位活躍於當代中-新生代藝術家,其展覽形式囊括繪畫、裝置、錄像、雕塑、互動式藝術等,可以說是上半年度最具生命力、有機性的一檔展覽,藝術家以語言為題各自表述「藝術之於當代的失語」,除...

專訪|廢墟中重生的美學|馬來西亞當代藝術家Khairi Shamsudin
《泥灘(Mudflat)》馬來西亞當代藝術家Khairi Shamsudin首次個展於2025年1月23日至2月22日在馬來西亞當代藝術畫廊SARENG GALLERY舉行。在《Mudflat》展覽中,藝術家通過廢棄的工業材料,巧妙地反轉了現代性對自然的支配性視角,揭示了人...

大評論家|真的很眼花撩亂,都是魔術嗎?|香港藝術節《鐘聲與魔咒》
維多利亞.帝埃雷.卓別靈(Victoria Thierrée Chaplin)創作,香港藝術節節目之一的《鐘聲與魔咒》,標榜「糅合形體、舞蹈、魔術、喜劇」,為觀眾帶來一場錯覺盛宴。 ✍️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

大評論家|愛神自編自導自演,全程掌鏡|香港藝術節《希波呂托斯》成功抹去當代觀眾之於古希臘劇作的距離感
人的命運由誰掌控?今年香港藝術節戲劇節目之一,由希臘國家劇院、雅典藝術節與利高福斯聯合製作的《希波呂托斯》,標榜「原裝古希臘悲劇當代詮譯」,帶領觀眾窺探二千四百年前尤里庇德斯(Euripides)的警世劇作。 ✍️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

話題 | ArtScience Laboratory Opens 藝術科學實驗室開放 | 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 | 在獅城感受科學藝術的合鳴
2025年2月17日,新加坡科學藝術博物館(ArtScience Museum)正式向公眾開放其新建的藝術科學實驗室(ArtScience Laboratory)。選在博物館開館的十四週年紀念日向公眾揭幕這一美育中心,可見其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和重要性。 ...

表演藝術觀察筆記 | 綠葉劇團 | 叩問傳統·思考當代 | 身體訓練研究計劃 (二) |身體的詩意:舞踊裡細枝末節的和式美
一直以來,日式美對我而言都是形而上的存在。櫻花、和服、乾淨的街道、人們潔淨的打扮,所有和「日本」一詞有關的事物,都自然地染上了一抹娟秀的雅意。每當談起日式美學,浮現於腦海的皆是秀麗清潤的雅致。披著雛白朱紅鴛鷺緞式和服的歌舞伎,把天空漾得一片桃金的櫻花瓣雨;戚然的三味線沉靜地...

2024 NTT Arts NOVA | 台灣 | 柯妙婷 | 一切終歸寂靜 | 臺中國家歌劇院 | 短評:坂本龍一⨉高谷史郎的TIME
「時間」是什麼?不同的視角下「時間」有著不同的面貌,有時是排序的時間,有時是現象的時間,是物理或哲學的時間,各有不同的定義。坂本龍一的《Time》是他對「時間」的思考,音樂創作本是時間的藝術,他將音樂轉化成視覺,樂譜是音樂的終始,從起點至終點。 ...

大評論家 | 台灣 | 時間作為一種意識 | 臺中國家歌劇院 | 坂本龍一⨉高谷史郎的TIME
於三月八日至十日,連續三天在台灣台中歌劇院上演的舞台劇(又被形容是一部無歌詞、非受限制的「歌劇」),以夏目漱石的《夢十夜》為發想核心,坂本龍一的樂曲,淆合了「時間」觀念,帶領觀影者重新進入思考的方向。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

大評論家 |香港話劇團《天下第一樓》評論 | 時代不入其門的《茶館》
香港話劇團重演經典劇目《天下第一樓》,為何冀平的金牌之作,首演於1988年,粵語版於2022年由香港話劇團首演,故事雖取材於民初北京,大量使用北京市井用語,以還原當時的生活風貌,改編為粵語後卻絲毫不覺突兀,人物風采不減,活脫脫一群清末民初年間的老北京,嘴裡唸着粵語的對白,把...

大評論家 | 天使與魔鬼的對話 | 意識製造所 | 《白羊少年》
這是一封貼地而深刻的自白書。 結他、文字、音樂、對話,簡單的故事,卻揭示了現世中無數次渴望與逃避的鬥爭。一句叩問,少年的自白,成長的路途上掙扎。回望,有你伴我前行。 1月22日於香港文化中心旁的咖啡店,亦是另類展演空間—牧羊少年與他的浮萍,觀看了原創概念音樂劇場作品...

藝術家專訪|從閾限空間到地方的再定義|《生根?移動的邊界Liminality-Route of Return》A solo exhibition by Phuan Thai Meng潘台明個展
馬來西亞藝術家潘台明在2020年首次提出的展覽《Liminality- Route of Returen生根?移動的邊界》於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結合策展實踐、展覽和研討會。四年後,在2024年11月,該專案再次返回馬來西亞吉隆玻,於A+ WORKS of...

市場觀察 | 2025年亞洲首場拍賣 | 印尼藝術收藏價值最高 東南亞藝術迎來新高潮
2025年亞洲的第一場藝術拍賣,1月18日在新加坡落下帷幕。2025年新加坡藝術週期間,蘇富比現當代藝術拍賣與藝博會ART SG、S.E.A.Focus同期在獅城展開,而與封閉交易的藝博會相比,公開競拍的藝術拍賣會,對藝術市場風向更具標誌性意義。亞洲藝術市場經歷了低迷的20...

大評論家 | 舞劇還是詩劇?| 中國歌劇舞劇院《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盛時期一個文人,享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美譽,不僅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詩人之一,也是華人世界中知名度最高的詩人之一。今次中國歌劇舞劇院所編曲出品的舞劇《李白》由北京首次到香港演出,活現詩仙的感性和蕩氣迴...

大評論家 | 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 | 世紀之交:琺瑯與青瓷 | 17至18世紀中法宮廷交流文物展
各異其趣的身世、惺惺相惜的友誼,留下一時佳話與千古名物。法蘭西王國路易十四與大清帝國康熙天各一方,經耶穌會科學傳教士協調,開創世紀之交。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特展「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讓我們遙想時代君王對知識技藝若渴的默契,見證跨越三代之宮廷外...

大評論家 | 東西男女,變裝自拍:森村泰昌與辛蒂•雪曼的M+雙人展
現代人活在矛盾中,社會要你「作自己」又催促你「改變自己」,給你大把成功人士作參照,暗示你「活成那樣就好了」,可又告你「切勿迷失自我」。「自拍」就是在自戀與模仿他人間拉扯。 半個世紀前,「自拍鼻祖」森村泰昌和辛蒂•雪曼不約而同將各自身體作為唯一畫布,集演員、化妝師、造型師...

大評論家 | 自由舞2024 | 芭蕾還美嗎 | TANZ by Florentina Holzinger
12月15日於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觀看了奧地利新晉編舞家Florentina Holzinger的作品〈Tanz〉。一次前瞻性的演出,血腥、暴力、性,我於觀影過程幾度產生嚴重生理不適,那種痛的共感雖令人幾近作嘔,卻又使演出的立意顯得異常清晰。從瘋狂的反秩序中探討芭蕾,或許...

大評論家 | 如果命運能選擇 | 香港藝術館虛白齋 | 古文青生涯規劃展覽(第一期)
人總想預計將來,總想事情如計劃般進行,但又想保留自由抉擇的機會,不甘受人擺佈。人又總想了解、證明、實現自己,但又很多時候「自己都唔知自己想點」,為過去懊悔,為將來迷惘,甚至要借外力去分析和定性自己。人類是多麼複雜矛盾的動物,古今如是。近期香港藝術館虛白齋的〈古文青生涯規劃〉...

大評論家 | 傳奇尼姑的詠唱人生 | 次第花開
凡人想出家之人,總以為不吃人間煙火。林芬、白杉執導的紀錄片《次第花開》鏡頭裏,尼泊爾一位女尼瓊英卓瑪(Ani Choying Drolma)出家後,憑梵唄歌聲的力量改變當地貧困女孩的命運,並與自己和解。正是這擇善固執、自我救贖、反抗命運的特質,讓她備受喜愛,踏上不平凡的路。...

拍賣觀察 | 要抄底也要一擲千金 | 香港秋拍啟示錄
二戰時期,一位美國女子走遍戰火紛飛的歐洲,拜訪藝術家並購入作品。危機時局是藏家眼中的清倉甩賣。1941年,佩姬•古根漢將達利、蒙德里安、布拉克等一流藝術品帶回紐約,僅花不到4萬美元。這是保護藝術免於戰爭還是投機,不發爭議,但這個80多年前的故事給深秋時節的香港以別樣啟示。...

大評論家 | 專訪《接棒未來》策展人梁展邦|以設計案例啟發更多思考
設計光譜(Design Spectrum)是由香港設計中心(HKDC)推出和文創產業發展處所贊助的推廣項目,為社區培養人才及積極推廣設計文化。設計光譜帶來的主題展覽《接棒未來》(PASS THE BATON),嘗試以設計角度去探討「傳承」概念。設計展覽試圖以記錄作為起始,以...

拍賣在劇場 | 一場討論收藏家的藝術實驗 | 純粹藝術拍賣會
萬物皆資本的時代,金錢彷彿是神,是神話,是真理。拍賣會、劇場、藝術品、藝術家同是創意勞動產業鏈的一環。「亞藝無疆」藝術節2024中,「純粹藝術拍賣會」(Post-capitalistic Auction,以下簡稱PCA)將修改的拍賣會搬上劇場。結合商業行為與藝術表演的「遊戲...

藝術觀察 | 上海十一月:藝術作為經貿引擎,是中國吸引外資的新沃土
來到十一月的上海,我體會到別有趣味的「擁擠」,不是媒體口中的「藝術熱浪」,而是時間與活動的對沖。往西走,是熟悉的青浦區國家會展中心和正在進行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往東的靜安寺,是正在進行的第十二屆021當代藝博會;往南的徐匯區,是第十一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

大評論家 | 香港 | 大館HICCUP : 身體 × 聲音展演 | 《哀歌》:當聲音被肢解掉隱性邏輯,還剩下什麼?
《哀歌:他們存在於此的悲喜 / 也是一首歌:再拆》不僅是一次聲音藝術的呈現,更是一種對「物件再生」與「聲音構建」的深層探索。三位香港藝術家黃慧心、譚煥坤和張靜瑜用廢棄物件作為聲音的載體,通過廢棄的日常用品和低品質錄音,創造出一種反常規的聲音空間,模糊了聲音、噪音和歌聲的邊界...

大評論家 | 黯淡的燦爛 | TSO、殷巴爾指揮:蕭斯塔可維奇第五號交響曲
複雜的情感在蕭斯塔可維奇(Shostakovich)的作曲裡不停地漫延、反芻著,對這位作曲家一直有種說不上來的壓抑感。其第五號交響曲〈革命〉創作於當時蘇聯政府的時空下,由於先前較為實驗性的風格和內容,一度讓他被視為形式主義作曲者。為卸下這個標記和帶來的困境,也同時需要符合蘇...

大評論家 |薄鳧林牧場舞蹈劇場觀察 | 城市當代舞蹈團 《想見有時》
一年過得很快,但要是想著秋天什麼時候才來呢,就又變得很漫長了。第一次來到薄鳧林牧場,抵達時已近暮色,秋風颯爽。從薄扶林小山徑拐進去,白色英式建築像謙卑的家僕,守候著一座不見牛羊的山坡。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

香港 | 創意經濟發展潛力無限 | 香港藝術發展局 | 第五屆國際文化領袖圓桌交流會
近年來,創意經濟已成為全球熱議的話題。以人類創造力、知識和技術為基礎,創意經濟對國家整體發展能作出超乎想像的廣泛貢獻,涵蓋經濟、文化和社會多個層面,並與技術、知識產權和旅遊等領域產生協同效應,因而備受重視。在香港,創意產業亦被視作一大經濟新動力,不僅能為年輕人提供多元化的就...

拍賣 | 草間彌生首幅最大帽子主題作品及後現代主義抽象表現大師 Mark Rothko亞洲首拍 | 2024香港蘇富比秋季晚拍
2024年11月11日,蘇富比將迎來現當代藝術晚拍,35件現當代作品亮相,包括羅斯科(Mark Rothko)首度在亞洲上拍的作品,及趙無極、草間彌生、謝景蘭大師作品,11月12日還有現當代日間拍賣。在拍賣即將舉辦之際,我們在蘇富比旗艦藝廊長展覽觀看了秋拍重點作品,並與蘇富...

藝術觀察 | 30 plus 臺北藝博華麗轉身 | 臺灣藝博踏入國際市場輕熟期
2024年是藝術品市場轉折之年,前三年是疫情攪動的海表巨浪,今年則是後疫情時代的真實海洋,海底究竟有多深一目了然。之前行情不好,還能以封控為由,而如今的市場疲乏再也沒了藉口。藝術拍賣交易下滑,買家再不會為天價藝術品舉牌,盛極一時的中國當代作品也市場慘澹,而各拍賣行紛紛將「藝...

大評論家 | 香港 | 互即互入的聲音實驗 | 大館HICCUP : 身體 × 聲音展演 | 竹下勇馬《Mechanized Instruments》
過去造訪大館藝方,一般是為了參觀藝術展覽,不曾想到會在這裏欣賞一場別開新穎的聲音表演。甫進展廳,只見不斷旋轉的揚聲器,綫路錯綜複雜的效果器和合成器,以及四周不時轉換顔色的鎢絲燈泡,宛如來到科學家的瘋狂實驗室。由大館當代美術館、現在音樂 (Contemporary...

Art Plus |專訪嘉義市立美術館館長陳佳琦 | 身份轉換後保持初衷,從機構出發
近年來備受國內外好評的嘉義市立美術館 (下稱「嘉美館」) 於2024年6月13日宣布,長期專注於視覺藝術與攝影史研究的陳佳琦博士接任館長。對陳佳琦館長而言,從研究者身份轉換到館長,她要以嘉義市立美術館為主體,傾聽各方意見,重新彙整機構過去的成果。面對美術館自開館以來建立的新...

Art Plus | 專訪臺中市立美術館館長賴依欣 | 臺中綠美圖創造藝術與閱讀相遇的體驗
一片純白落於翠綠之中,在流動繁華的城市中顯得格外耀眼,由 2010 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日本知名建築師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SANAA 建築事務所)所打造的圖書館,後持續與台灣劉培森建築師事務跨國合作,打造臺灣第一座美術館與圖書館共構的建築。臺中市立美術館與圖書館所建構的「...

大評論家 | 專訪teamLab竹井卓哉 | teamLab藝術與商業共生的天花板
有「網紅展鼻祖」之稱的teamLab,以身臨其境的數字裝置聞名,東京行星博物館(teamLab Planets)參觀人數曾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這個有1000多位成員的跨學科團體,2011年在日本藝術家村上隆的挖掘下,將藝術與商業成功結合,成為全球數字藝術最具代表性的團體。t...

大評論家 | 翟宗浩的讀書札記之10 | 沙特的Project
當沙特Sartre 提出「being-in-the-project」這辭,旨在指涉以下幾組關係: 1. 首先大師的出發點沿出自本體論以及存在主義⋯⋯ 是為作者與時代的擾攘互動。 2. 他強調「人」總不斷根據目前狀態及條件,就生活作出(下一步)規劃,順...

大評論家 | 專訪譚盾 | 從《聲音河流》世界首演到《敦煌:慈悲頌》 | 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
適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 之際,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邀請到多年來醉心於研究人類古文明的當代著名中國作曲家兼指揮家譚盾,以其新作《聲音河流》作開幕節目及世界首演。《聲音河流》是以絲綢之路的探索為創作基礎,由歐洲出發,沿途遊歷阿拉伯與中亞國家,最後抵達數百年來...

大評論家 | 劇力十足、深富層次卻充滿矛盾 |香港歌劇院 《杜蘭朵》
《杜蘭朵》歌劇寫的是一個傳說,一個無數王子為美麗的中國公主傾倒的故事。這是一個由意大利作曲家浦契尼在1920年代開始書寫的劇目,作曲家於1924年逝世,很可惜他沒有完成整部巨著,僅留下草稿讓學生弗蘭科・阿爾方諾延續。 ...

大評論家 | 透過浦契尼的東方萬花筒看歷史:港版《杜蘭朵》的改編出了甚麼問題?
日前香港歌劇院為紀念著名歌劇作曲家浦契尼逝世一百週年,推出了港版《杜蘭朵》,在中國內地和俄羅斯等地世界級的演員和工作團隊的助陣下,整齣歌劇在絢麗奪目的背景和角色裝扮中拉開帷幕。惋惜的是,或許出於對原版致敬的考量,港版《杜蘭朵》並沒有在劇情上作出讓人耳目一新的改編,除了在視覺...

大評論家 | 揭開中國上古史神秘面紗 | 香港故宮 | 「中華文明溯源」展覽
中國古籍常以三皇五帝作為中華文明的起源,「炎黃子孫」、「中國上下五千年」這些耳熟能詳之説,也是在此之上發展而成。但同時,基於古書對三皇五帝這段時期的記載多帶有神話傳說色彩,過去有不少史家對其真確性提出質疑,最著名的莫過於民國時期的古史辨派,所主張的「東周以前無信史」觀點可謂...

大評論家 | 生態關係的形體藝術家們 | 西九 x 綠葉劇團_《山海經》第一部曲──山川命
演出前友人告訴我「綠葉劇團」素來以形體舞蹈和概念藝術聞名,導演黃俊達的風格則重視表演的整體性勝於演員的個人性。坦白說,當時我並不太明白他的意思。根據以往看話劇的經驗,就算沒台詞對白每齣戲也有主次角之分,重視整體性勝於個人性的表演意味著怎樣的體驗? ...

必看展覽 | 這半年最好的公營展覽之一 |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百年時尚法式潮流看生活流行變遷
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的「法國百年時尚——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服飾與珠寶珍藏,1770-1910年」(「法國百年時尚」展覽)直到10月14日便會結束,這是編輯部近半年來最推薦的公營展覽之一。趕快編排你的周末行程。 展覽特地由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 (MUSÉE DES...

a.m.post | 大評論家 | 日本舞踏團體「山海塾」資深舞者市原昭仁 (Akihito Ichihara) | 舞踏_藝術與自然的共鳴
一個周末的下午, 一群身著古代樸質麻衣, 面部塗白的工作坊舞者們, 在太陽下、樹林間,透過導師簡短的引導, 身體自然律動著,神情專注放鬆,感受著環境的氣流和聲音,找尋著自我和外在的聯繫,如此抽象,令人印象深刻!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

專訪 | 生態藝術實踐 | 新加坡美術館 | Olafur Eliasson: Your Curious Journey奧拉佛·艾里亞森個展 | 專訪策展人Joella Kiu及策展助理Angelica Ong
2024年丹麥裔冰島籍藝術家奧拉佛·艾里亞森(Olafur Eliasson)在新加坡美術館(SAM)舉辦了東南亞地區的首次個人展覽,並吸引了大量觀眾及媒體的目光。Eliasson這位國際知名的藝術家,以雕塑和大型裝置藝術聞名。他善在作品中使用光、水等元素或調節空氣溫度以增...

電影 《破浪男女》專訪二 | 梁湘華˙柯煒林 | 束縛即救贖
都市情慾光怪陸離,人群中每臉孔之下都藏著猛獸,那麼猛獸背後又是什麼呢?在導演楊雅喆的新戲《破浪男女》 中,縛繩師Uberdick(柯煒林飾)和千金白Q(梁湘華飾)用無法言喻的肢體角力,交織出了一條不尋常的感情線。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

大評論家 | 舔狗藝術 | 翟宗浩讀書札記 | 從Francis Alys的《政治的預習 Politics of Rehearsal》看現代社交媒體的氾濫
這可是一齣比較難下嚥的 performance ,它發生於 2005 年 lower 曼克頓的Orchard Street,標題喚作《政治的預習 Politics of Rehearsal》。 比利時藝術家 Francis Alys...

臺灣 | 藝術恆久,人生一瞬 | 富邦美術館 |《梵谷:尋光之路》特展
對亞洲的梵谷藝術愛好者而言,2024年可謂是精彩連連、收穫豐富的一年。在香港佳士得即將舉行萬眾期待的《停泊的船隻》(Les canots amarrés)拍賣之際,由富邦美術館與聯合數位文創合辦的《梵谷:尋光之路》大型藝術展覽也如火如荼地進行。展覽展示了來自全球最大梵谷真跡...

藝術地圖 | 從劉小東的小人物中找到樂子 | 誠品畫廊北京 | 劉小東個展
如果有什麼作品最能反應當下時代小人物的生活狀態,去追看劉小東的最新畫作準不會失望。在即時的當下看他的畫,很容易找到「樂子」,讓緊繃的生活鬆弛下來,就像去看一場喜劇或一場歡聲笑語的脫口秀,給已足夠疲憊的生活帶來些小歡樂。

專輯 | 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 | 香港館 (三之二) | 專訪M+副總監及總策展人鄭道鍊
威尼斯視藝雙年展香港館自2001年由香港藝術發展局(下稱「藝發局」)以香港館名義參加,除了首屆採用提名和邀請策展人形式外,其後五屆均採用公開招募策展計劃的方式。直到2012年M+開始營運,藝發局改為以M+策展和推薦藝術家,又在2016年第一次不以公開招募方式邀請客席策展人郭...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