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Lifestyle | 向裝飾藝術百年風華致敬 | 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 | 神聖珠寶藝術:追尋永恆之美 ——有川一三珍藏展品


上世紀二十年代,是西方藝術文化史上一個充滿活力的變革時期,史稱「咆哮的二十年代」(the Roaring Twenties)。一戰結束,歐洲國家百廢漸興,美國經濟起飛,急速工商發展間接造就了藝術蓬勃興旺的景象;爵士樂與搖擺舞大為流行,立體派(Cubism)等藝術運動如火如荼,歐美人民、尤其戰後社會地位大幅提升的女性得以解放自我,沐浴於喧囂狂熱、紙醉金迷的時代氛圍。正是在如此瞬息萬變的社會背景下,裝飾藝術(Art Deco)應運而生,成為西方在192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藝術風格之一。

 

為慶祝正式確立裝飾藝術、將其推向世界的「國際現代裝飾藝術和工業藝術博覽會」一百週年,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最近舉辦了「神聖珠寶藝術:追尋永恆之美—— 有川一三珍藏展品」展覽。通過與日本著名收藏家有川一三合作,展出他四十年來在世界各地搜羅的其中十五件珍藏臻品,展覽在向裝飾藝術百年風華致敬的同時,更為觀衆呈獻了一場穿越時空的神聖珠寶藝術之旅。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https://www.artmap.xyz/main-page-junior-art-reviewer

 

| 裝飾藝術的前世今生

 

1925年,「國際裝飾藝術及現代工藝博覽會」在巴黎舉行,邀請了二十一個國家及參展商參加,使裝飾藝術這種在1910年前後法國已冒起的風格獲得國際廣泛認可,其命名「Art Deco」更是源自此歷史性的國際博覽會標題。與之前提倡鋪張花卉樣式、有機弧線及非對稱架構的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不同,裝飾藝術強調簡潔、流綫型及對稱的幾何設計,加上大膽的用色,以及對創新材質和技術的採用,適時回應了在機械時代及欣欣向榮戰後氛圍下人們的審美變化,影響遍及時尚、建築、電影和珠寶設計等不同領域。

 

展覽中,策展團隊將展品分為兩大部分,帶領觀眾探索裝飾藝術在珠寶設計領域的前世今生:第一部分展出17至19世紀的寶貴藏品,其中便包括由羅馬寶石雕刻家Nicola Morelli創作的拿破崙一世浮雕胸針,展現了裝飾藝術興起前的西方藝術傳統與珠寶工藝水準。第二部分則聚焦裝飾藝術時期的經典設計作品,如以鉑金底座、鑽石,鑲嵌出俐落幾何圖案的多彩鑽石噴泉胸針,反映這一風格如何在傳統工藝之上推陳出新,與現代設計理念完美融合。

拿破崙一世肖像浮雕胸針,Nicola Morelli (1771–1838 年),19 世紀早期,金、銀、鑽石、瑪瑙,署名:MORELLI,私人收藏,由Albion Art Institute 提供(Nils Herrmann攝)
拿破崙一世肖像浮雕胸針,Nicola Morelli (1771–1838 年),19 世紀早期,金、銀、鑽石、瑪瑙,署名:MORELLI,私人收藏,由Albion Art Institute 提供(Nils Herrmann攝)

| 集各國藝術文化之大成

 

自19世紀國際交流漸趨頻繁以來,歐美藝術家得以接觸世界各地的文化精粹,反芻並革新自身藝術發展。如同深受日本浮世繪影響的印象派(Impressionism)、部分啓發自非洲雕刻藝術的立體派等藝術風潮,裝飾藝術的靈感來源亦十分多元,甚至可以說是「集各國之大成」,將非洲、印度、中國及日本等地藝術文化共冶一爐,為西方現代設計注入豐富的異域風情。


以展覽中的中國風座鐘和日本印籠風格懷錶為例,前者基座兩旁以中國宮廷貴族玩賞犬——獅子狗雕像作裝飾,後者「印籠」則是日本武士與富家子弟流行佩戴、方寸之間繪有各式圖案的腰間配件,均展現東方文化對西方藝術的深刻影響。值得一提的是,因為1922年埃及法老王圖坦卡門(Tutankhamun)陵墓的發現,歐美珠寶界更掀起了一股埃及風潮——在是次展出的埃及風格手鏈中,人面獅身像等古埃及文化符號,便被巧妙轉化為現代珠寶語言,可見當時人們對神秘古文明的無限遐想。這些跨越文化疆界的藝術融合,使裝飾藝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風格。

Art Déco Egyptian Style Bracelet by LaclochebyLaClocheFreres
Art Déco Egyptian Style Bracelet by LaclochebyLaClocheFreres

| 從「咆哮的二十年代」到今天

 

在出版於1925年的美國文學經典之作《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中,作家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曾寫道:「於是我們奮力前進,卻如同逆水行舟,一次又一次,退回到過往」,可視為對那醉生夢死、惟好景不長的「咆哮的二十年代」的扼要概括。因為經濟大蕭條的關係,這段光輝歲月在1929年便宣告終結,但在這期間的發明創造,卻對人類文明發展影響深遠,時至今日。

 

據透露,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將推出以裝飾藝術為主題的課程,好讓公眾在展覽之外,深入探討裝飾藝術的歷史意義與當代價值。正如展覽標題中的「追尋永恆之美」意旨,從「咆哮的二十年代」到今天,這些閃耀著智慧與工藝光芒的珠寶珍品,仍在訴說著關於美的不朽故事,餘音繞樑,百年不絕。


文 | 麥子

圖 | 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提供

 

神聖珠寶藝術:追尋永恆之美 — 有川一三珍藏展品

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亞太區分校

地址 | 510A, 5/F, K11 MUSEA

日期 | 4月23日至5月11日 (已結束)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artmap_artplus

@artplus_plus

@ampost_artmap

 

Comments


bottom of page
Art Map e-newsletter subscription form
Add other subscriptions/Unsubscribe
Reasonable Spread: Email marketing and newsletter management t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