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時事 | 議題 | 新聞


話題 | 詭異浪潮 邪典導演 |《可憐的東西》導演Yorgos Lanthimos個人攝影展
當代最具個人風格的導演,除了《布達佩斯大飯店》導演韋斯•安德森(Wes Anderson),莫過於《可憐的東西》導演、希臘邪典鬼才尤格•藍西莫(Yorgos Lanthimos)。韋斯用調色盤與復古畫面造童話世界,藍西莫則是韋斯的反面:詭異陰森,怪誕黑邪,夾雜哥特與朋克。...


話題 | 把CP生活拍成童話——這樣拍,你也能把「打卡照」拍成「攝影大片」
假期的時候,社交媒體上有很多朋友發出精美的旅行大片,都是各式專業單反相機與設備的成果,而沒有專業設備,也沒受過攝影訓練的人,似乎距離拍大片還有很遠距離。不過,看了這對西班牙情侶檔的照片,突然眼前一亮:沒有廣角鏡頭,沒有聚焦景深,只有街頭房子和牆壁,以及帽子、書本、雨傘和衣服...


話題 | 聰明社交,是去酒吧聽講座 | 想學習,也想喝一杯
在學校上課和考試,可能少有人喜歡,但因此就自認為「不愛學習」只是一種假象。求知欲是人的本能,離開學校的社會人還是喜歡刷手機,看新聞、帖子、短文或短視頻,也是在孜孜不倦地獲取資訊。對資訊、知識的渴望是人類本能,學習是天性,人們厭倦的只是「在學校上課考試」的學習方式。 ...


話題 | 倫敦V&A博物館東倉庫開幕 | 做高端藏家一樣預約倉庫看名作
博物館的典藏庫永遠是最神秘的,就像印第安納瓊斯的藏寶圖。筆者在V&A博物館曾經實習過一年,經常需要經過典藏庫去完成指令,每每經過那扇門,總會存在很多想像:羅丹的《賽姬》、吉安波隆納的《參孫擊殺非利士人》、FABRIKR 的Gyeol_Flow...


話題| 鍍金時代為何被一再懷念?| 薩金特藝術展再現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一年一度的MET Gala時尚晚宴開幕之際,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同時揭幕了美國藝術家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的作品展,這位元19世紀末以「時裝肖像畫」起家的藝術家,其藝術展恰好對應了MET Gala時尚主題。 ...


話題 | 有了手機,你也可以作導演 | 是枝裕和最新短片Last Scene | 呂克·貝松2025新片《瓊和約翰》
電影曾是有門檻的藝術,需要器材、資金、團隊和資源。如今,手機除打電話發信息外,還能拍電影。連大導演都扔掉專業設備,改用手機拍電影。今年5 月,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發佈最新短片《最後一幕》(Last Scene),這部只有27分鐘的短電影,就是用蘋果手機拍攝的。 ...


話題 | 原來劇情都在壁畫裡 | 美劇《白蓮花度假村》
HBO美劇《白蓮花度假村》(White Lotus)第三季剛完結,從夏威夷、義大利到泰國,一如既往的異國風情、富有格調的四季酒店(Four Seasons),與陰暗人性和腐朽財富形成鮮明對照。這部劇的看點,是電視劇與藝術設計的結合,劇情結局和人物命運,被導演Mike...


瀨戶內藝術祭 | 17處島嶼的107天 | 安藤忠雄新作「直島新美術館」開館
時隔三年,瀨戶內國際藝術節再次歸來。2025瀨戶內藝術 祭 是疫情後首次舉辦,照例分春、夏、秋三個展期共107天,場地擴大至17處。今年是瀨戶內藝術節第15個年頭,以「海洋復興」為主題。作為每三年舉辦一次的三年展,今年只是第六屆,時間在這裡慢了下來。 ...


話題 | 特朗普130天:藝術新政,是「文化戰爭」的錨點?
特朗普第二個任期已過去130天(截至2025年6月4日刊登當日),藝術在過去的130天發生震盪。受「美國優先」保守主義議程影響,藝術成為特朗普文化戰爭(Culture War)的錨點,他承諾終結覺醒主義(Woke),為此不僅取消對藝術機構的資金贊助,充當「藝術員警」,還親自...


話題 | 你也被萌獸療癒了嗎 | Ricespud和 Labubu亞洲絨毛設計的全球逆襲
你最近也被一顆呆萌馬鈴薯洗版了嗎? 圓圓胖胖的「Ricespud」近幾週悄悄攻佔社群版面——從進駐倫敦設計選物店到巴黎藝術機構,再到 IG 上一張張「陪睡照」,這顆柔軟的馬鈴薯成了新一代的潮流寵兒。 Ricespud...


Lifestyle | 澳門故事澳門自己說 | 上葡京藝術文化展館 | 葡京:澳門故事
19世紀的澳門本來是個小漁村,因填海、經濟開通、科技迅速發展,城市不斷發展帶來了20世紀澳門的繁榮。提起澳門,其極具特色的地標建築、宗教文化和多元國際的社會名人對澳門的貢獻,更不能不提到葡京酒店及何氏家族對澳門各方面的影響力。正在「上葡京藝術文化展館」展出的《葡京:澳門故事...


拍賣 | 2025香港春季古董拍賣 | 求質不求量:文物級收藏,貴在精益求精
香港五月春季拍賣聚焦古董,是古玩藏家專場。佳士得、蘇富比和邦瀚斯三大拍賣行分別舉行古董拍賣。現當代藝術為市場熱錢、炒價和投機提供了空間,但古董經千百年歷史檢驗,是文物級高標準收藏,對拍賣行、藏家和買賣雙方都提出高要求,考驗藝術史修養和考古鑒定水準,擠掉投機空間。 ...


話題 | 將藝術變成流動風景的神之手 因為宮崎駿而愛了奢侈品牌LOEWE
奢侈品牌指數Lyst Index近日公佈2025年第一季度排名,西班牙奢侈品牌 LOEWE超越義大利品牌Miu Miu,位居全球最熱銷奢侈品排行榜第一。在經濟放緩、奢侈品行業低迷的當下,LOEWE令人矚目的成績,離不開掌舵品牌12年、今年3月剛離任的前總監Jonathan...


話題 | Met Gala 關藝術甚麼事?| 我上《Vogue》版面了嗎?沒被邀請會氣炸!
Met Gala 因為來自亞洲Black Pink韓國女團的 Jennie 與 Lisa 帶動全球粉絲的神經,Jennie 身著 Chanel 訂製黑白平口禮服,珍珠鏈、雙排鈕扣與復古禮帽,凝鍊出優雅又堅定的 dandy 氣場;Lisa...


話題 | 讓無形可見:Google攜手燈光藝術家Lachlan Turczan亮相米蘭設計周
新加坡樟宜機場的星耀樟宜,是旅遊必打卡地。置身在水晶瀑布般的森林和雨漩渦中,仿佛來到《阿凡達》的世界,當你沉醉於夢幻的水舞聲光秀中不捨離開時,可能想不到,這個海市蜃樓般的夢境體驗,竟出自一位年僅26歲的美國藝術家之手。 1993年,藝術家Lachlan...


話題 | 看一場《The Room Next Door》電影的畫展 | 望穿Tilda Swinton回顧展
蒙德里安風格色塊,大面積彩色服飾,掛滿牆壁的藝術品,富有設計感的室內傢俱,豐富多彩的元素卻導向自殺式死亡結局——如此另類大膽的構思,非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莫屬。摘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最佳影片的《隔壁房間》(The Room Next...


法國五月| 法蘭西就在身邊:自動化時代,我們更需要優雅地活著
法蘭西是地理空間,但說它是個「腦海中的國家」也不為過。你也許沒去過法國,不會法語,卻難免有「已經去過很多次」的錯覺,生活無形中被它全面浸潤,無論視覺、衣著、飲食,還是審美和生活方式。不去法國沒關係,因為它就在家門口。這個5月的明媚初夏,推開家門,就能來到近在身邊的法國。 ...


話題| 藏家尤倫斯男爵去世 | 堪比 GUCCI 家族的豪門狗血故事
2025年4月19日,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創始人、藝術收藏家和慈善家蓋伊·尤倫斯男爵(Guy Ullens)在瑞士家中離世,享年90歲。 尤倫斯是最早活躍於中國藝術領域的國際藏家,是推動中國當代藝術走向世界的先驅,將中國當代藝術家推入國際市場。2007年在中國創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