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 | 把CP生活拍成童話——這樣拍,你也能把「打卡照」拍成「攝影大片」
- experience am space
- 7月23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假期的時候,社交媒體上有很多朋友發出精美的旅行大片,都是各式專業單反相機與設備的成果,而沒有專業設備,也沒受過攝影訓練的人,似乎距離拍大片還有很遠距離。不過,看了這對西班牙情侶檔的照片,突然眼前一亮:沒有廣角鏡頭,沒有聚焦景深,只有街頭房子和牆壁,以及帽子、書本、雨傘和衣服,就能拍令人拍手叫絕的照片。原來好的照片,靠的不是設備技術,而是腦洞大開。
安娜(Anna Devís)和丹尼爾(Daniel Rueda)是一對西班牙90後建築師兼攝影師,他們用名字組成Annandaniel藝術組合,通過極簡主義創意趣味攝影(Minimalism Creative Funny Photograph),在最小構圖單位中利用建築空間和幾何元素,讓畫面充滿快樂、幽默與戲劇性。仔細研究他們的照片,發現有些特別的巧思和技巧,普通人也可以拿來用,拍出屬於你的理想照片。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https://www.artmap.com.hk/main-page-junior-art-reviewer
| 最好的構圖,建築師早已為你做好,就直接借用吧
「拍照最重要的是構圖」,沖著這句攝影「金句」,很多人為拍出最好的畫面絞盡腦汁,但安娜和丹尼爾指出一條最簡單的方法:既然自己做不好,那就借用。
最好的構圖,莫過於旅行地的標誌性建築。這些建築都是經過建築大師們冥思苦想做出的經典幾何構造,你要做的就是打開你的「腦洞」,去「借」圖。比如把牆壁上的方形凹陷想像成「雨滴」,你可以撐起一把傘,把自己變成雨中的避雨者;把白色瓷磚想像成「瀑布」,只要伸出雙臂,就可以夠到水流;看到紅色油漆塗出的錯落條狀,就把它想像成「傾斜的山」,你要做的就是逃跑。半圓形窗戶,是不是也像人的眼睛呢?就差一個鼻子和嘴巴了,你可以穿上紅裙子,把頭變成鼻子,把撐起的紅裙變成嘴巴,一張「笑臉」就這樣誕生了;牆上方形的窗戶,是禮物的形狀,只需加個彩帶,兩人站在窗戶兩邊舉起「禮物」,就能妥妥地「秀恩愛」。


| 巧用彩色服裝,把自己變成風景
可旅行中哪有那麼多建築大師作品啊,如果去到荒郊野嶺中,到處都是光禿禿一片該怎麼拍照?Annandaniel給出了最實用的答案:穿套和風景顏色一樣的服裝。
在《愉悅的紋理》(Happytecture series)和《好奇城市》(Curiocities series)中,他們舉出許多實用的實例:如果海邊有紅白色燈塔,那就穿套紅白條紋連衣裙外加紅色髮卡,把自己也變成「燈塔」;碰到光禿禿的通天樓梯也不用怕,穿上和天空一樣的顏色,你就是那片天;在單調的海邊又有什麼關係,上身穿海藍色T恤,把上半身融進大海,下半身穿卡其色褲子,變成沙灘的一部分,再舉個氣球,就能看「海上日出」了;就算真的來到荒無人煙的沙漠也不怕,舉起白色氣球,你也可以「摘月亮」。
| 把人畫在插圖裏,在家也能拍出美照
出門旅遊畢竟需要資金支持,如果不外出旅行,沒有美麗的風景拿來借用,還能拍出好照片嗎?Annandaniel攝影組合用他們的腦洞與奇思妙想,告訴所有人:在家也能拍出好照片,沒有美景,那就把自己變成美景!
他們身體力行地用照片給大家示範,如何把自己變成美景。只需在家中找一塊空白牆壁,就可以用相機來「畫畫」了。最簡單的辦法,是用同樣圖案各做一個牆紙和一件衣服。比如穿一件黑白條紋衣服,站在斑馬條紋牆紙前,或穿波點連衣裙,靠在斑點圖案牆紙上。安娜和丹尼爾還用這種方法給自己拍了「職業照」,分別穿綠色和橘色衣服,站在綠色和橘色牆紙前。他們還用帽子和口罩遮臉,與牆壁上的圖畫巧妙借位,《帽子系列》(What the Hat ),拍出「黑膠唱片」、「笑臉表情包」、「煎雞蛋」、「國際象棋盤」和「幽靈」。


| 在積木城堡裏,拍出《魷魚遊戲》劇照
安娜和丹尼爾還親自示範,如何拍出Netflix大熱韓劇《魷魚遊戲》(Squid Game)的劇照。在《粉紅躲貓貓》(Pink-a-boo)系列中,他們在桃粉與嬰兒藍色的積木城堡中,借用藍色大海與天空,通過安娜的粉色連衣裙和丹尼爾的黑色衣服,拍出童話般的夢幻,仿佛《魷魚遊戲》中的那個彩色積木城。
「我們認為幽默感是很重要的事情。那些能讓我們發自內心笑出來的照片應該在展覽中有一席之地」,Annandaniel說,「我們並非要通過攝影作品來跟人們開玩笑,而是想要與人分享我們拍攝時得到的快樂。」
文 | 勞拉申
圖 | annandaniel
#藝術地圖 #artmap_artplus #artmap_大評論家計劃 #annandaniel #攝影 #西班牙 #AnnaDevís #DanielRueda #藝術 #Design #Photography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artmap_artplus
@artplus_plus
@ampost_artmap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