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國美館「藝術即治療?獻給超高齡臺灣的保健提案」論壇標舉以藝術顧身心的各種方式

面對2025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臺灣,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本著國家級美術館所肩負的文化社會責任,11/11、12 (五、六)實體舉辦「藝術即治療?獻給超高齡臺灣的保健提案」論壇,連續兩天的論壇,邀請臺灣跨領域如藝術文化、衛福長照、社會行動等夥伴,進行與時俱進、開闊且多元的專業實務分享。

國美館長廖仁義致詞,由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國美館作為國家指標型場館,有感於每一個人,無論性別、族群、性傾向、社經地位與教育背景,每一天都在長大變老的路上,館方在長年推動多元族群的文化平權與近用道路上,也戮力於推動與高齡相關之創齡行動,除了讓國美館成為長者社會參與和開發創意的安心之所外,伴隨社會變遷的觀察和研究,發現博物館創齡的永續發展,,望藉由論壇平臺促進相關專業工作者的跨域交流,能為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國人提供更多元更跨界的創意增齡生活型態選擇。


現場吸引許多關心此議題的民眾參加,由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兩天論壇將以四大主題呈現,分別是:「場館精神 文化的多元伴老價值」、「跨域合創 藝術療癒的社會實踐」、「文化近用 藝文參與的全人取徑」,以及「創齡臺灣 跨界發展挑戰與機會」,邀請來自全國文化場館(如故宮博物院、歷史博物館、臺灣歷史博物館)、視覺藝術(如北美館、奇美博物館與藝術創作者)、工藝文化(如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及表演藝術場館(如兩廳院),和音樂及藝術治療領域、社會住宅、高齡醫學及公益基金會等,共18位在高齡相關社會行動的重要跨界實踐者,共同激盪臺灣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下一哩路,探照邁向2025超高齡臺灣的挑戰和機會。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