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命運由誰掌控?今年香港藝術節戲劇節目之一,由希臘國家劇院、雅典藝術節與利高福斯聯合製作的《希波呂托斯》,標榜「原裝古希臘悲劇當代詮譯」,帶領觀眾窺探二千四百年前尤里庇德斯(Euripides)的警世劇作。
✍️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https://www.artmap.com.hk/main-page-junior-art-reviewer
故事講述雅典國王私生子希波呂托斯(Hippolytus),因為遠離情慾,遭到愛神阿芙羅黛蒂(Aphrodite)報復,令他的繼母菲德拉(Phaedra)愛上兒子,內疚自盡,導致父王忒修斯(Theseus)誤判希波呂托斯有罪,釀成兒子慘死收場。
希波呂托斯生性善良,品德高尚,卻難逃父親詛咒致死。當中牽涉到人的德性與命運的反思——是否做個好人,就可確保美好人生?劇作給予的答案似乎是否定的:人的命運掌握在神的手中。這樣就延伸出一個疑問:劇作是否同樣否定人對德性的追求?如果好人沒有好報,那麼做好人來幹甚麼?在我看來,假若單憑希波呂托斯的結局而全盤否定人的德性追求,未免太過借題發揮。(建議收聽好青年荼毒室:《哲學係咁傾》第二季ep. 2 〈美好人生的悲劇〉)擇善固執,追求德性,是因為德性本身,而非着眼於回報機制。
劇中悲劇不只屬個人,也屬公共。愛神懲罰希波呂托斯,實際造成了菲德拉的犧牲,以及忒修斯自責一生。一人受災,殃及池魚,牽連甚廣。正如此製作的畫面美學所呼應,整個故事發生在一片荒涼土地上。枯樹、雜草,附以一潭死水,這潭死水可能看成一條冥河,更可以是命運難逃的深淵。把故事放諸荒地,彷彿人人無處藏身。白日之下,一切都會曝光,無所遁形。所有凡人都穿着現代服裝,男女分別擔起歌隊中的狩獵隊和侍女。當悲劇降臨,歌隊就見證着菲德拉、希波呂托斯和忒修斯步入悲劇,撕心裂肺,共情共感,如同一體。
值得一提的是,此製作刻意運用即時投影(live feed)放大愛神的存在,提醒觀眾是誰不斷興風作浪。由一開場的眼部特寫,以及梅花間竹地拍攝手腳,都在加強觀眾投入愛神敘事的主觀角度。即時投影貫穿全場,愛神自編自導自演,全程掌鏡,神出鬼沒,無處不在。此製作另一巧思,就是聲音的昇華。現代音樂元素有助定調此劇的怪與狂。例如,愛神登場時的訊息聲,配上她一身銀色造型,帶點未來感,令天神下凡滲出懸疑和怪異;及後當愛神施法,菲德拉難以面對眾人,一陣流行鼓介入,猛烈的節拍就把菲德拉推向死亡,成就愛神的狂妄。這些即時配樂不止於營造氣氛,甚至成為意象,例如電音就是愛神的介入,每次響聲,就令眾人心靈受電擊。總體來說,此製作所運用的現代舞台元素,雖然不算創新大膽,但加諸此劇可說是恰到好處,成功抹去當代觀眾之於古希臘劇作的距離感。
文| 陳臻亮
圖 | 香港藝術節提供
觀賞日期:2025年3月2日 20:00
觀賞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artmap_artplus
@artplus_plus
@ampost_artmap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