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大展四 | 最藝術的夏天 與你臺灣見 | 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 | 富邦美術館

已更新:7月24日

ree

當日本的末世海嘯預言弄得全世界的人心惶惶,台灣卻正迎接有史以來最藝術的夏天。據龍樹諒在《我所看見的未來》「預言」,「2025年7月5日會發生大災難」,並提及南海南側的菲律賓海從下往上隆起,出現巨大海嘯並向周邊擴散。不是要幸災樂禍鄰近國家的災難,但經歷了世界疫情COVID爆發的這三個年頭,對所有人來說,再壞的都不會更壞了,而所有的美好都即將到來。

 

七月開始,臺北迎來四個世紀大展: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名作展、臺北市立美術館 「Your Curious Journey - 奧拉弗・埃利亞松個展」、英國藝術家威廉透納個展。已經開幕的由富邦美術館與美國伍斯特美術館(Worcester Art Museum)攜手呈現「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是這個夏天不管任何年齡都愛的印象派展覽。

ree

橫跨歐洲與美國的印象派鉅作展覽「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已於2025年6月開幕。由收藏第一張莫內《睡蓮》,有豐富的法國及美國印象派收藏的伍斯特美術館所策劃,空運來台52件伍斯特美術館珍藏印象派真跡,匯聚38位美國、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及瑞典等國藝術家作品,一覽印象派從巴黎走向世界的拓展軌跡;匯聚近40位大師作品,包括法國印象派巨擘莫內(Claude Monet)、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塞尚(Paul Cézanne),以及美國代表性印象派大師卡薩特(Mary Cassatt)與哈薩姆(Childe Hassam)等,完整勾勒印象派從巴黎走向世界的軌跡。


ree

 

| 撼動傳統的視覺革命  一次看懂印象派的歷史與影響力

 

此展深入呈現印象派繪畫三大關鍵特色:捕捉眼睛所見的瞬間印象、走出畫室進行戶外寫生,以及運用明亮色彩與鬆散筆觸展現光與空氣的流動感。展覽將帶領觀眾穿越印象派的誕生與擴展之路,從印象派的革命性起源與對傳統繪畫的顛覆,到巴黎作為印象派的中心、印象派在歐洲的擴展、美國印象派的獨特發展,再看藝術家如何突破印象派的界限,以及印象派如何被運用來描繪美國西部風景。一次看懂印象派如何撼動傳統、改變人們觀看的方式。


ree
 | 從莫內到美國

 

印象派開山始祖莫內經典的《睡蓮》(圖三),是他晚年最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創作之一,透過層層疊疊的筆觸、流動的色彩,捕捉水面上瞬息萬變的光線與時間感,展現對光與色彩的終極追求,是印象派走向現代抽象藝術的重要橋樑。

 

有「美國莫內」之稱的哈薩姆,他的 《在法式庭園中採花》完美融合印象派的光影與美國本土精神;而美國印象派最重要的女畫家之一——卡薩特,是當時極少數能打入法國印象派圈子的女性藝術家,有別於其他印象派畫家鍾情於塞納河派風光,她選擇描繪母親與孩子之間的親密時刻,經典的《母與子》(圖五)精準捕捉親情的真摯與溫暖。

 

今年夏天,最美麗的藝術邂逅絕對是在臺灣,而令人念念不忘的則是臺灣的小吃,就讓我們臺灣見吧!


文 | ASY

圖 | 富邦美術館

 

「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 | 富邦美術館

期間 | 2025年6月11日至9月29日(週二休館)

地點 | 富邦美術館(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79號)

主辦 | 富邦美術館、伍斯特美術館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artmap_artplus

@artplus_plus

@ampost_artmap

 

 

留言


bottom of page
Art Map e-newsletter subscription form
Add other subscriptions/Unsubscribe
Reasonable Spread: Email marketing and newsletter management t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