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澳門 | 每一次創造都始於破壞 | 「畢加索:縱情尋美」展覽 | 澳門上葡京綜合度假村

已更新:5天前

ree

最近在港澳兩地也能看到現代藝術大師畢加索的「身影」。澳門上葡京綜合度假村現正舉行「畢加索:縱情尋美」特展,是「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5」重點節目之一。

 

是次展覽從合辦方 Museo Casa Natal Picasso 借得140多件藏品,除了涵蓋繪畫、版畫、陶瓷、手稿、插圖等不同媒介創作外,又得見其不同人生階段的生活用品及相片,當中不少更是首次越洋借展,彌足珍貴。通過七大主題式展廳的設計,包括女性、陶瓷、美學、神話、鬥牛、技巧和十大經典,觀眾將回顧畢加索傳奇又充滿爭議的一生,探索其豐富多變、成毀相生的藝術歷程。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https://www.artmap.com.hk/main-page-junior-art-reviewer


 

| 提神劑或毒藥:毀譽參半的縱情人生


畢加索曾說:「愛情是生命中最好的提神劑。」縱觀其不同階段的畫作,當中最大靈感源泉正是他愛過的女性(已知的有七名),這些作品亦反映他在愛情路上的悲歡離合。因此,當觀眾走進嘗試還原畢加索故鄉——西班牙馬拉加特色景致如橘樹、茉莉花束的展覽場館時,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以「女性」爲題的展廳。該展廳聚焦畢加索晚年的兩位重要情人,展示其肖像畫如《少女的頭像(弗朗索瓦絲)》(Head of a Young Girl (Françoise))、《X夫人肖像(賈桂林)》(Portrait of Madame X (Jacqueline)),從中可見每段新戀情、乃至同一段關係的不同時期,也能激發出藝術家全新的繪畫風格。



正如展覽展板引用的另一名情人多拉.瑪爾(Dora Maar)所說:「畢加索為我畫的所有肖像都是謊言。它們描繪的都是畢加索,而非多拉。」

 

沿襲大多美化乃至神化描繪對象的西方女性肖像畫傳統,畢加索筆下的女性同樣是體現其個人情感和美學、而非對象真實容貌的藝術實驗。但若結合畢加索在現實中多次出軌、精神控制甚至毆打伴侶的暴虐行徑觀之,似乎這些所謂受其靈感繆思啓發的動人傑作,實際上是建構在她們痛苦之上的美麗謊言。當畫家生命的提神劑,變成了毀掉畫中人一生的毒藥,觀眾該如何看待這些成毀相生的藝術結晶?簡言之,我們應否又能否把藝術品和德行有虧的藝術家完全分開評判?在展廳最後部分,策展團隊便透過互動遊戲裝置向觀眾提出如此問題,值得深思。


畢加索筆下的女性是體現其個人情感和美學、而非對象真實容貌的藝術實驗。
畢加索筆下的女性是體現其個人情感和美學、而非對象真實容貌的藝術實驗。

| 推陳出新:挑戰世人和自我的尋美旅程

 

坊間常將現當代藝術家抽象難懂的繪畫戲稱為「畢加索風格」,又認爲他們的祖師——畢加索本人的作品與兒童塗鴉無異。的確,畢加索曾說自己「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但通過以「神話」、「美學」爲題的展館所呈現的藝術家自身乃至現代藝術發展軌跡,我們便知道之所以形成這種返璞歸真的美學追求,其實經歷了從打破傳統到重構西方藝術的思想進程。

 

根據展覽對其習畫經歷的介紹,畢加索在青少年時期便接受古典藝術培訓,通過臨摹維拉斯奎茲(Diego Velázquez)、哥雅(Francisco Goya)等西班牙古典大師的作品,15歲已精通傳統繪畫技藝。受到19世紀末西方藝術界風起雲湧的印象派、象徵主義等藝術運動的影響,他在完成藝術學業後毅然踏上開拓前衛藝術的道路,但過程中又不時從古典傳統吸取靈感,並賦予其新生命。在「神話」展廳中,我們便看到畢加索一再重新詮釋西方古典繪畫中常見的神話人物,如半人馬、牛頭怪、牧神等。通過《維納斯和丘比特(藉鑒卡拉納赫)》(Venus and Cupid (after Cranach))這三個風格不一的作品版本,又見他在經典羅馬神話故事以及德國文藝復興畫家卡拉納赫(Lucas Cranach der Ältere)同名名作之上反覆進行的藝術革新。


畢加索 15 歲已精通傳統繪畫技藝
畢加索 15 歲已精通傳統繪畫技藝
《亞維農的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亞維農的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1907年,畢加索以《亞維農的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一作撼動藝術界,問世之初被同行批評「畫中人物沒有任何優雅可言」、「太誇張的實驗」,卻在爭議聲中奠定了立體主義乃至現代藝術發展的基礎。受到非洲木雕藝術,以及塞尚(Paul Cézanne)幾何化自然界物象的藝術形式所啓發,畢加索嘗試將五位裸女和一組靜物變形並分解成菱形、三角形、圓形等幾何圖案,更捨棄文藝復興以來的透視法,轉用平面化的原始主義畫法,建構一個幽閉恐怖、支離破碎的二度空間。是次展覽一大焦點展品,正是在「美學」展廳中展示的一系列《亞維農的少女》草稿。將它們與成品加以比較,可知後者怪誕扭曲、顛覆傳統人體畫審美及繪畫法則的半抽象女體並非「興致所至」的胡亂塗鴉,而是藝術家不斷挑戰既有藝術造型觀念、試驗人體形態組合各種可能性的努力成果。


| 每一次創造都始於破壞

 

除了上述重點介紹的「畢加索:縱情尋美」展覽展廳,我們通過「陶瓷」、「鬥牛」、「技巧」以及匯聚館藏精華的「十大經典」展廳,又能了解更多畢加索源於日常生活的藝術靈感,以及在媒介和風格上永不止息的自我突破。猶憶在最後匯聚館藏精華的「十大經典」展廳中,看見畢加索繪於1949年的《偉大的鬥牛》(The Great Bullfight)。在畫中,藝術家將痛苦與狂歡、毀滅與成就、野蠻與文明共冶一爐,可説是其充滿矛盾和爭議的人生和藝術之路的寫照。正所謂「每一次創造都始於破壞」,相信每位觀眾在離場之際,也會對畢加索這句名言有一番新的理解。


畢加索:縱情尋美

文 | 麥子

圖 | 澳門上葡京綜合度假村

 

畢加索:縱情尋美

地址 | 澳門上葡京綜合度假村二樓220展廳(南門)

日期 | 2025年7月20日至10月26日

 

 

Comments


bottom of page
Art Map e-newsletter subscription form
Add other subscriptions/Unsubscribe
Reasonable Spread: Email marketing and newsletter management t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