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藤村真:在殘缺與光中重生|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 Dust & Gold 塵與金—藤村真、道川省三雙個展_(二)

在當代社會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藝術是否成為一劑修復裂痕的良藥?2025年秋,在高雄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ALIEN Art Centre)最新推出的《Dust & Gold 塵與金—藤村真、道川省三雙個展》中,國際表現主義藝術家藤村真(Makoto Fujimura)與道川省三(Shozo Michikawa)以截然不同的媒材實踐,共同回應了這一命題。

在當代社會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藝術是否成為一劑修復裂痕的良藥?2025年秋,在高雄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ALIEN Art Centre)最新推出的《Dust & Gold 塵與金—藤村真、道川省三雙個展》中,國際表現主義藝術家藤村真(Makoto Fujimura)與道川省三(Shozo Michikawa)以截然不同的媒材實踐,共同回應了這一命題。

 

藤村真 創作是一種儀式

| 藤村真 創作是一種儀式

 

藤村真(Makoto Fujimura, 1960-)出生於美國波士頓,成長於科學家庭—父母皆為生物學與動物學研究者。這一背景賦予他敏銳的觀察力,從礦物紋理到微觀生態的循環,皆成為他理解世界的切入口,並為其日後在「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關注奠定基礎。他最初在巴克內爾大學學習動物學與藝術,隨後毅然回到日本「尋根」,進入東京藝術大學,師承加山又造,並與千住博、村上隆等同代藝術家一同接受日本畫(Nihonga)傳統訓練。此間,他體認到日本文化獨特的「經濟美學」,從而奠定了其跨文化、跨學科的藝術語言:既紮根東方工藝,又能與西方抽象表現對話。

 

藤村真_創作材料
藤村真_創作材料

藤村真對材質的深刻理解,源於對日本傳統美學的重新詮釋。他堅持使用自唐代傳入並延續至今的礦物顏料、金箔與日本畫構圖傳統,並創新性融入琺瑯多層疊加技法,其核心意圖讓「材料本身成為時間與光影的載體」,轉化為回應當代社會的媒介。他常親手研磨翡翠、黑曜石等礦物為粉,再以水調和,讓色彩在畫布上自然流動。作品表層往往覆蓋 80 至 100 層顏料,使畫面在光影交錯中呈現厚重時間感與深邃空間感。藤村真強調,創作本身是一種儀式,每一層疊加都記錄著等待、沉澱與思索的痕跡,讓作品成為「時間的容器」。這種對材質的極致尊重,使他的創作超越單純的視覺表現,而成為介於工藝與信仰之間的行動。

 

藤村真的藝術形式並未止步於畫布。他的智慧在於洞察到傳統經濟美學背後更具包容性的社會議題。因此,他將藝術從技術層面的意涵昇華為一種社會行動,讓創作成為連結群體、回應時代的文化實踐。


Walking on Water-Grace and Waves2, courtesy of the artist
Walking on Water-Grace and Waves2, courtesy of the artist

| 911倖存者 藝術態度的昇華

 

9 月 27 日的開幕式現場,他提出「文化關懷」(Culture Care),以回應 20 世紀 90 年代盛行的「文化戰爭」。相較之下,文化應被視為「花園」,需被耕耘與守護。對藤村真而言,生命與創作的真正轉折點,來自於他作為 9·11 事件的倖存者。「一下,所有的事情都被摧毀了。」他回憶起那段日子。事發時,他的住處距離世貿僅三條街之隔,當時正困在紐約地鐵裡。突如其來的崩塌與震盪,使他直面失序與不確定。在這樣的境遇下,他選擇回到畫室,把創作視為自我療癒與精神轉化的起點。9·11 事件後,他在紐約翠貝卡發起「Tribeca Comforter」計畫,其中的「歸零地茶室」(Ground Zero Teahouse)借鑑千利休(Sen no Rikyū)的茶道(sado)美學,將藝術化為和平儀軌。


Ki-Seki - Life II, courtesy of the artist.
Ki-Seki - Life II, courtesy of the artist.

 | 美,是抵禦黑暗力量的武器

 

這也是他堅持使用天然材料的原因,他回憶起九○年代的紐約:「那時候『美』是一種禁忌,甚至令人反感。我選擇以礦物與金箔進行創作,其實是一種在黑暗時代中的抵抗,嘗試重新把『琳派之美』帶回紐約。」並強調,自己深受文藝復興前期的佛朗西斯科・德・戈雅(Francisco de Goya)以及二十世紀美國當代藝術家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的啟發。「他們都能在黑暗時代中創造出美,而我的藝術則是一種『希望』的表達。我需要透過我所選擇的材料去創作,因為這是我抵禦黑暗力量的武器。」


Walking on Water-Grace and Waves1, courtesy of the artist
Walking on Water-Grace and Waves1, courtesy of the artist

此理念進一步延展至全球:他透過創立「國際藝術運動組織(IAM Culture)」來落實「文化關懷」。他曾在印度貧民區與因特殊原因而出生的孩童互動,用藝術告訴他們「不夠完整亦能成為更有價值的存在」;在美國科倫拜恩大學槍擊案中,20 名學生不幸喪生,而在倖存者群體中,他以經濟美學的方式介入,幫助他們重建學習與生活的勇氣,並提倡防止暴力理念。

 

藤村真回國後,透過工作坊的形式逐步形成一種新的思維風氣,讓日本傳統工藝師傅們在他身上看見延續的可能,並主動將瀕臨失落的材料技藝託付於他。而他的回應,則是將工藝轉化為「活的文化」,不僅保存傳統,更在當代困境中為人們帶來力量。

 

📖全文請詳看:

📖想閱讀更新更多藝術地圖網站文章,歡迎先讚好專頁,請將專頁揀選為「搶先看」

 

文|許瀚尹˙樊婉貞

圖|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Dust and Gold 塵與金—藤村真、道川省三

地點|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一樓

期間|《光之篇章》2025.09.28 (日) – 2026.04.06 (一)

策展人|邵雅曼、李晏禎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artmap_artplus

@artplus_plus

@ampost_artmap

 

留言


bottom of page
Art Map e-newsletter subscription form
Add other subscriptions/Unsubscribe
Reasonable Spread: Email marketing and newsletter management tool